什
意思解释
什
shí基本解释
①十(多用于分数或倍数)~百(十倍和百)。~一(十分之一)。~袭珍藏(形容极其珍重地收藏物品)。
②各种的,各样的。~锦(各种各样东西凑成的食品)。~物。
③诗篇。篇~。雅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姓。
形容词
1.杂;多种的。
什,聚也,杂也。吴楚之间谓资生杂具为什物。 作什器于寿邱。 军资什物,不曾遗弃。
什具(各种日用器具);什面(世面。指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)
miscellaneous;
2.另见 shén。
国语辞典解释
什
shí详细解释
名
1.数目字。
什佰、什家。
2.《诗经》中的雅、颂以十篇为一卷,故称诗篇为“篇什”,简称为“什”。
佳什、篇什。
3.姓。如后魏有什翼犍。
形
◎数多品杂。
《后汉书 · 卷二七 · 宣秉传》:“即赐布帛帐帷什物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file of ten soldiers; mixed, miscellaneous
- zehnte, zehnter
- dix (utilisé en fraction, écrire des chèques etc.), assortis, diver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是執切,音十 —— 十人爲什。又,古者師行,二五爲什,凡食器之類必共之,故曰什物、什器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〔註〕:什物謂常用者,其數非一,故云什。
义又,篇什。朱子曰:《詩》〈雅〉、〈頌〉無諸國之別,故十篇爲一卷,猶軍法十人爲什也。《五經通義》:〈國風〉多寡不等,不稱什;〈雅〉、〈頌〉十篇爲聮,惟〈魚藻〉、〈蕩〉及〈閔予小子〉,雖無過乎什,亦稱什,舉成數耳;若不及者,如〈駉頌〉四篇、〈𨙻頌〉五篇,皆不稱什也。
注解
〔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什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í、shé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十,五行属金。
〔什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人十。十亦声。本义是“什”是集体的十。
〔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í] ⑴ 十(多用于分数或倍数)⑵ 各种的,各样的⑶ 诗篇㈡ [shén] ⑴ 〔~么〕a.代词,表示疑问,如“~~人?”b.代词,指不确定的事物,如“没~~问题”(“assorted么”均读轻声)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是執切頁碼第261頁,第28字續丁孫
什
相什保也。从人、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常入反頁碼第672頁,第3行,第1字述
相什保也。從人、十。
鍇注臣鍇曰:「保,相保任也。《詩》以十篇爲一什。會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是執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492頁,第4字許惟賢第655頁,第5字
相什𠈃也。
段注族師職曰:五家爲比。十家爲聯。五人爲伍。十人爲聯。使之相𠈃相受。鄭云:𠈃猶任也。宮正注。五人爲伍。二伍爲什。雅頌以《十篇》爲一什。按後世曰什物,古曰任器。古今語也。任急言之曰什。如唐人詩十可讀如諶也。《周禮・牛人》,司𣜩皆有任器。鄭云:任猶用也。
从人十。
段注此舉㑹意包形聲。是執切。七部。
白话解释
什,以十户或十人为单位,相护相安。字形采用“人、十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,由「十」、「人」二字構成,「十」表義兼表音,表示十人相保相愛。篆文、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