屖
尸部10画半包围结构U+5C56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先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先齊切,𡘋音西。《說文》:屖,遲也。从尸,辛。【徐曰】不進也。或作遟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靈遟𨒈兮。【註】音栖 —— 遲久也、安也。
义又,通作犀,堅也。《前漢・馮奉世傳》:器不屖利。〈晁錯傳〉作犀,義同。
注解
〔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尸部。
〔屖〕字拼音是x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尸、辛。
〔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ī] ⑴ 〔~迟〕古同“栖迟”,滞留不进。⑵ 古同“犀”,坚固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先稽切頁碼第277頁,第19字續丁孫
屖
屖遟也。从尸辛聲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从尸䇂,似會夷傷之意。《說文》以為『屖遟也』,當為假借義,即後世『遲』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先迷反頁碼第709頁,第1行,第1字述
屖遟。從尸辛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漢書・傳》云:『器不屖利。』屖,堅也。又屖遟,不進也。遟、稺字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先稽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600頁,第1字許惟賢第700頁,第11字
屖遟也。
段注三字爲句。《玉篇》曰:屖今作栖。然則屖遟,卽《陳風》之棲遟也。《毛傳》曰:棲遟,遊息也。
从尸。辛聲。
段注先稽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