觰
角部15画左右结构U+89F0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陟加切,音奓。《說文》:觰拏,獸也。
义又,《六書故》:角本大也。俗謂梎據爲觰拏,披張爲觰沙。
义又,《說文》:角上張也。《玉篇》:角上長也。《廣韻》:角上廣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展賈切,奓上聲 —— 𧤐觰,牛角上張貌。
又,陟嫁切,奓去聲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廣韻》:都賈切,音近打 —— 牛角橫也。
义《玉篇》或作奓,《集韻》亦作𧤺、𧤌。
注解
〔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角部。
〔觰〕字拼音是zh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角、者。
〔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ā] ⑴ 兽角的下端大。⑵ 〔~拏( ná )〕古书上说的一种兽名。⑶ 两角上端张开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陟加切頁碼第139頁,第1字續丁孫
觰
觰拏,獸也。从𧢲者聲。一曰下大者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陟茶反頁碼第357頁,第4行,第2字述
觰拏獸也。從角者聲。一曰下大者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陟加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742頁,第1字許惟賢第330頁,第1字
觰拏,
段注逗。曡韵字。
獸也。
段注未聞。
从角。者聲。
段注陟加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一曰下大者。
段注謂角之下大者曰觰也。《廣雅・釋詁》曰觰大也,本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