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燅的意思解释

火部16画左右结构U+71C5

火部

16画

12画

左右结构

FWFO

GGFF

BOUU

49189

U+71C5

1213412143344334 横、竖、横、撇、点、横、竖、提、点、撇、撇、点、点、撇、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ún

基本解释

同“燖”。《説文•炎部》:“燅,於湯中爚肉。从炎,从熱省。𤏝,或从炙。“徐灝注箋:“燅,古通作尋,久而遂專其義,又增火㫄作燖。”《儀禮•有司徹》:“乃燅尸俎。”鄭玄注:“燅,温也。《(禮)記》或作燖。”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 )

玉篇》:似廉切,音熸。說文》:於湯中爚肉。从炎、从熱省。或作𤏝

又,《玉篇》:溫也。

又,《唐韻》:徐鹽切;《集韻》:徐廉切,𡘋音撏 —— 義同。廣韻》同𤍙、燖、爓、𦢨,《集韻》或作、燂、煔。

又,《集韻》:徐心切,音尋。儀禮・有司徹》:乃燅尸俎。【註】燅,溫也。集韻》本作燂。詳燂字註。

注解

〔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燅〕字拼音是x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坴、炎

〔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ún] ⑴ 同“燖”。《説文•炎部》:“燅,於湯中爚肉。从炎,从熱省。𤏝,或从炙。“徐灝注箋:“燅,古通作尋,久而遂專其義,又增火㫄作燖。”《儀禮•有司徹》:“乃燅尸俎。”鄭玄注:“燅,温也。《(禮)記》或作燖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徐鹽切頁碼338頁,第12

燅於湯中爚肉。从炎,从熱省。

𤏝

𤏝或从炙。

附注徐灝注箋:「燅,古通作尋,久而遂專其義,又增火㫄作燖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似猒反頁碼826頁,第1行,第3

𤏝於湯中爚肉。從炎,熱省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儀禮・有司》曰:『乃燅於俎。』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826頁,第2行,第1

或從炙作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徐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946頁,第2許惟賢851頁,第4

𤏝於湯中爚肉也。

段注爚當作𩱲。《玉篇》、《韵會》作瀹。則俗用字也。𩱲者,內。肉及菜湯中薄出之。瀹,漬也。禮《有司》徹。乃燅尸俎。鄭注。燅,溫也。古文燅皆作尋。記或作尋。《春秋傳》。若可尋也。亦可寒也。按燅者正字。尋者同音叚借字。云記或作尋者,《郊特牲》血腥爓祭注云爓或爲尋是也。爓亦叚借字也。所引《春秋傳》哀公十二年《左傳》文。賈注云:尋,溫也。服注云:尋之言重也,溫也。寒,歇也。《郊特牲》之注云爓或爲尋。見《有司》徹疏。今本《禮記》作爓或爲䐲。誤也。《有司》徹注中尋字,唐人譌作燖。亦非也。《論語》注。溫,尋也。又《中庸》溫故而知新注曰:溫讀如尋溫之溫。尋本皆無火旁。

从炎。从𤍽省。

段注小徐下有聲字。誤也。此會意。徐鹽切。七部。

或从炙作。

段注《廣韵》曰:𤍙,《說文》同上。此古本《說文》之異也。㶣卽𤇇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