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袚的意思解释

衤部10画左右结构U+889A

衤部

10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PUDC 86,PUDY 98

LIKK LIKE

WTXS

33247

U+889A

4523413544 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点

𧘟𧙄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古称少数民族的服装。《説文•衣部》:“袚,蠻夷衣。”

系在衣服前面的大巾。《説文•衣部》:“袚,蔽厀。”

基本解释

小儿抱裙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袚,褯也。”《玉篇•衣部》:“褯,小兒衣。”

同“帗”。五彩帛制成的舞具。《史記•孔子世家》:“景公曰:‘諾’。於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。”

通“祓”。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。亦泛指扫除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三:“正月上辰,出池邊盥濯,食蓬餌,以袚妖邪。”

外语翻译


  • greave; knee-pads; buskins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下 部首:衣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北末切,音撥。說文》:蠻𡗝服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敷物切,音拂 —— 義同。

又,分物切,音弗。博雅》:𧟔、袚、䙁,褯也。

又,方未切,音沸。玉篇》:蔽膝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蔽膝,江淮之閒謂之褘,或謂之袚。

玉篇》或作撥,《類篇》又作𧙂𧘟,《集韻》亦作𧙄

注解

〔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

〔袚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犮

〔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ō] ⑴ 古称少数民族的服装。《説文•衣部》:“袚,蠻夷衣。”⑵ 系在衣服前面的大巾。《説文•衣部》:“袚,蔽厀。” [fú] ⑴ 小儿抱裙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袚,褯也。”《玉篇•衣部》:“褯,小兒衣。”⑵ 同“帗”。五彩帛制成的舞具。《史記•孔子世家》:“景公曰:‘諾’。於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。”⑶ 通“祓”。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。亦泛指扫除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三:“正月上辰,出池邊盥濯,食蓬餌,以袚妖邪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北末切頁碼274頁,第24

袚蠻夷衣。从衣犮聲。一曰蔽厀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六反切北末反頁碼703頁,第6行,第2

袚蠻夷衣。從衣犮聲。一曰蔽厀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北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587頁,第1許惟賢695頁,第5

袚蠻夷衣。

段注左衽衣。

从衣。犮聲。

段注北末切。十五部。

一曰蔽厀。

段注《方言》曰:蔽厀江淮之閒謂之褘。或謂之袚。郭音沸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