訑
意思解释
訑
yí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自得。
訑訑之聲音顔色,拒人于千裏之外。
訑訑(形容人自以訑很聰明而不聽别人的話)
contended; self-satisfied; be pleased with oneself;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deceive, cheat; arrogant
- böse, gemein
- arrogant, mécha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玉篇》:弋支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余支切;《正韻》:延知切,𡘋音移 —— 訑訑,自得貌。又,淺意也。《孟子》:訑訑之聲音顏色,拒人於千里之外。【註】自足其智,不嗜善言之貌。《集韻》與詑同,或作𧦧、𧪁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商支切,音施 —— 與𧩹同,多言也。
又,獸名。《山海經》:基山有獸,狀如羊,九尾、四耳,目在背,名曰猼訑。【註】訑,音𥙁。一作陁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湯何切,音拕。《說文》本作詑,欺也。《戰國策》: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。《註》引《方言》:沇州謂欺曰訑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或訑謾而不疑。【註】詐欺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唐何切,音駝。又,土和切,涶平聲。又,《集韻》:待可切,駝上聲 —— 𡘋與詑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他可切,拕上聲 —— 言不正也。一曰欺罔自誇貌。
又,《集韻》:徒案切;《正韻》:杜晏切,𡘋音憚。《類篇》:慢訑,弛縱意。《增韻》:放也。《莊子・知北遊》:天知予僻陋慢訑。《正韻》與誕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堂練切,音電。又,《正韻》:徒亶切,但上聲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訑〕字拼音是d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也。
〔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àn] ⑴ 古同“诞”,放纵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託何切頁碼第72頁,第28字續丁孫
詑
異體訑、𧦧、𧦭
沇州謂欺曰詑。从言它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忒羅反頁碼第205頁,第1行,第1字述
兗州謂欺曰詑。從言它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謾欺之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382頁,第3字許惟賢第172頁,第6字
沇州謂欺曰詑。
段注此不見於《方言》。《方言》。秦謂之謾。郭云:言謾詑。詑音大和切。按《戰國策》曰:寡人正不喜詑者言也。
从言。它聲。
段注託何切。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