袘
衤部10画左右结构U+8898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余支切,音移。《類篇》:衣中謂之袘。
又,《韻會》:以豉切,音易 —— 裳下緣也。《儀禮・士昏禮》:主人爵弁,纁掌緇袘。【註】袘謂緣。袘之言施,以緇緣裳,象陽氣下施也。
义又,衣袖也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揚袘戍削。
义或作𧛖。
注解
〔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袘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í、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㐌。
〔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] ⑴ 衣袖:“扬~卹削。”㈡ [yì] ⑴ 裙边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唐左切頁碼第272頁,第7字續丁孫
袉
異體衪、袘
裾也。从衣它聲。《論語》曰:「朝服,袉紳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圖坐反頁碼第698頁,第2行,第2字述
裾也。從衣它聲。一曰:《論語》曰:「朝服袉紳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唐左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568頁,第3字許惟賢第687頁,第4字
裾也。
段注《士昏禮》。主人爵弁纁裳緇袘。注曰:纁裳者衣《緇衣》。不言衣與帶而言袘者,空其文。明其與衣皆用緇。袘謂緣。緣之言施。以緇緣裳。象陽氣下施。按袘卽袉之𣜩變。鄭云裳緣。許云裾者,許謂衣袌曰袉。經言緇袉。則《緇衣》可知也。《緇衣》未有無袌者也。
从衣。它聲。
段注唐左切。十七部。《玉篇》曰:俗作袘。
《論語》曰:朝服袉紳。
段注《鄉黨》篇文。今《論語》作扡,作拖。卽《手部》拕字。《襍記》云:申加大帶於上是也。許所據作袉。假借袉爲拕也。此在引經說假借之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