熮
火部15画左右结构U+71A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力久切,音柳。《說文》:火貌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燒也、爛也。
又,《唐韻》:烙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憐蕭切;《正韻》:連條切,𡘋音聊 —— 義同。《說文》:《逸周書》曰味辛而不熮。
又,《集韻》:力求切,音留。又,力弔切,音料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熮〕字拼音是li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翏。
〔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ǔ] ⑴ 烈:“味辛而不~。”⑵ 烧。⑶ 烂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洛蕭切頁碼第334頁,第22字續丁孫
熮
火皃。从火翏聲。《逸周書》曰:「味辛而不熮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利挑反頁碼第818頁,第3行,第2字述
火皃。從火翏聲。《逸周書》曰:「味辛而不熮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烙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922頁,第2字許惟賢第839頁,第8字
火皃。从火。翏聲。
段注烙蕭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《逸周書》曰:味辛而不熮。
段注逸字衍。當刪。《九經字樣》引《無逸》字。可證。《周書》葢七十一篇之《周書》。今本未見有此句。呂覽本味篇曰:辛而不烈。《周書》作不熮。字《異義》同。《方言》注曰:癆,瘌皆辛螫也。按此等字皆雙聲同義。而癆爲尤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