梃
意思解释
梃
tǐng基本解释
◎棍棒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棍棒。
梃,杖也。 杀人以梃与刃,有以异乎?
梃刃(棍棒与刀);梃棒(棍棒);梃击(用棍棒殴击)
wooden stick;
2.指门框、窗框或门扇、窗扇两侧直立的边框 。
门梃;窗梃。
frame;
量词
1.竿状物的计量单位,相当于“杆”、“支”。
甘蔗百梃。
pole;
2.另见 tìng。
梃
tìng基本解释
①杀猪后,在猪腿上划一个口子,用铁棍贴着腿皮往里捅,然后往里吹气,使猪皮绷紧,以便去毛。~猪。
②梃猪时用的铁棍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屠宰猪后,为了除毛,在猪的腿上割一个口子,用铁棍贴着腿皮往里捅,再往里吹气,使猪皮绷紧。
poke a hole on the slain pig;
名词
1.往猪皮内捅的铁棍。
iron stick;
2.另见 tǐng。
国语辞典解释
梃
tǐng详细解释
名
1.棍棒。
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:“杀人以梃与刃,有以异乎?”唐 · 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负锄梃谪戍之徒,圜视而合从,大呼而成群。”
箠梃。
2.量词。古代计算竿状物的单位。
唐 · 韩愈《蓝田县丞厅壁记》:“庭有老槐四行,南墙巨竹千梃,俨立若相持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梃
tǐng详细解释
1.《书》棍;棒。
箠梃、梃击、杀人以梃与刃,有以异乎(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)?。
2.《书》植物的茎秆。
木梃、竹梃。
3.《口》(梃儿)花梗。
独梃儿、花梃儿、把梃儿给碰折(ㄕㄜˊ shé)了。
4.量词。用于计算竿状物。
千梃修竹。
外语翻译
- a club; a stalk; straight
- bâton, tig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徒鼎切;《韻會》:待頂切,𡘋音挺。《說文》:一枝也。【徐曰】梃者,獨也。梃然勁直之貌。《魏書・李孝伯傳》:武陵王駿獻酒二器、甘蔗百梃。
义又,《孟子》:可使制梃。【趙岐註】梃,杖也。《前漢・諸侯王表》:奮其白梃。
又,《類篇》:唐丁切,音庭 —— 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屬膠東國。
注解
〔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梃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ǐng、tì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廷,五行属木。
〔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ǐng] ⑴ 棍棒。㈡ [tìng] ⑴ 杀猪后,在猪腿上划一个口子,用铁棍贴着腿皮往里捅,然后往里吹气,使猪皮绷紧,以便去毛⑵ 梃猪时用的铁棍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徒頂切頁碼第185頁,第8字續丁孫
梃
一枚也。从木廷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畱頂反頁碼第461頁,第4行,第1字述
一枝也。從木廷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梃者,獨也;梃然,勁直之皃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徒頂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996頁,第2字許惟賢第439頁,第6字
一枚也。
段注凡條直者曰梃。梃之言挺也。一枚,疑當作木枚。《竹部》曰:箇,竹枚。則梃當云木枚也。《方言》曰:箇,枚也。鄭注《禮經》云:个猶枚也。今俗或名枚曰個。音相近。按枚,𠏉也。一莖謂之一枚。因而凡物皆以枚數。《左傳》。以枚數闔。謂枚枚數之。猶云一一數之也。直者則曰梃。如《孟子》制梃,《漢書》白梃皆是。《禮經》脯梃字本作梃。亦作挺。俗作脡。誤也。詳《肉部》。
從木。廷聲。
段注徒頂切。十一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