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透的意思解释

辶部10画半包围结构U+900F

辶部

10画

7画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TEPV 86,TBPE 98

YHDS

WMYM

32302

6631

4524

U+900F

3123453454 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撇、点、横折折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tòu

基本解释

通过,穿通。~明。~镜。~视。~析。渗~。穿~。

通达。~彻。~辟。

泄露。~露。

极度。恨~了。

显露。这朵花白里~红。

达到饱满、充分的程度。雨下~了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辵,秀声。本义:跳,跳跃。

2.同本义。

,跳也。 《说文新附》妃知不免,乃井死。 《南史 · 后妃传下》或群跳而电 《文选 · 王廷寿王孙赋》事穷奔,自然沈溺。 《南齐书 · 垣崇祖传》

透索(跳索的游戏);透掷(跳跃);透水(跳水);透井(跳井)

jump;

3.穿过,透过。

渐渐出。 《徐霞客游记 · 游黄山记》

透渡(乘渡船过河);透眼儿(小洞);透映(渗透并反映)

pass through;

4.暗地里告诉,透露 。

透风(比喻透露消息、风声);透泄(走漏,漏泄);透示(透露显示)

tell secretly;

5.逃走;奔逃 。

透阳气(挣扎出来);透税(逃税);透越(越界逃走);透走(逃走;奔走)

escape;

6.显露出来 。

白里透红;透现(显露,呈现)

appear;

7.超过 。

透支。

exceed; surpass;

形容词

1.达到充分的程度 。

透雨;透亮;这衣服太透了;凉透;熟透;烦透了。

thorough;

2.彻底,完全 。

透商(全面认真地讨论);对问题了解得很透;透体(比喻透彻;彻底);透头(对头;合适);透晰(透彻清晰);透情(尽情);透悟(透彻领悟);透心(形容程度极深);透晓(彻底晓悟)

thoroughly;

3.极端,极其 。

透灵儿(喻性极精明、伶俐乖巧之人)

extremely;

4.更加。

他贩来的便宜,就便宜的卖了。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
more; even mor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tòu

详细解释

1.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。

渗透、刺透、阳光穿透了树叶,洒了一地的灿烂。

2.暗地里报讯。

到时候,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。

3.显露。

白里透红。

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。

熟透、摸透、看透、苦透、恨透、冷透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tòu

详细解释

1.穿过;通过。

力透纸背、透明、透风、浸透。

2.显露;露出。

白里透红、脸上透出一丝苦涩的笑意。

3.暗中告诉;泄露。

给你透个信儿、透底儿。

4.极度;达到充分的程度。

山里柿子熟透了、直到五月分才下了场透雨。

5.清楚;透彻。

透辟、摸不透、讲得很透。

6.台⃝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penetrate, pass through
  • durchdringen, durchsickern , durchdringend, erschöpfend
  • entièrement, complètement, pénétrer, révéler, se manifest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𠋫切,偸去聲。說文》:跳也、過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徹也、通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驚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宋衞南楚,凡相驚曰[⿰犭舄],或曰透。【註】皆驚貌。[⿰犭舄],音鑠。

注解

〔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透〕字拼音是tòu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秀,五行属

〔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,秀声。本义是跳,跳跃。

〔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òu] ⑴ 通过,穿通⑵ 通达⑶ 泄露⑷ 极度⑸ 显露⑹ 达到饱满、充分的程度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他候切頁碼56頁,第1

透跳也。過也。从辵秀聲。

白话解释

透,跳跃。越过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“秀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辵、秀聲,楷書同。字從「辵」為義符,表示與行動有關;從「秀」為聲符,沒有兼義的功能,「秀」字為東漢光武帝名諱,因此《說文》避諱不解釋,只注明是「上諱」,從古文字來看,「秀」字從禾從引,會禾類植物開花時花穗上抽之義,與「透」義無關,因此不兼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