脁
⺼部10画左右结构U+8101
外语翻译
- to offer flesh in sacrific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土弔切;《集韻》:他弔切,𡘋音糶。《說文》:祭名。《廣韻》:祭也。《集韻》:祭肉。
又,《集韻》:丑照切,音朓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餘招切,音遙 —— 好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脁,說好也。【註】謂姅悅也。
义《正字通》:从肉,與朓朒字別。朓从日月之月。別詳月部朓字註。
注解
〔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脁〕字拼音是ti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兆。
〔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iǎo] ⑴ 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:“朒~警阙,胐魄示冲。”⑵ 盈余:“盈者谓之~,不足者谓之朒。”⑶ 快速。⑷ 日食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土了切頁碼第131頁,第25字續丁孫
脁
祭也。从𠕎兆聲。
附注按:今楷化形體與從月、兆聲的「朓」無別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田兆反頁碼第340頁,第3行,第1字述
祭也。從肉兆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土了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687頁,第1字許惟賢第306頁,第4字
脁
祭也。
段注祭名也。《廣雅》云:祧祭也。祧當作脁。
从肉。兆聲。
段注《玉篇》通堯、他召二切。二部。鉉本土了切。葢誤以《月部》之朓當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