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疸的意思解释

疒部10画半包围结构U+75B8

疒部

10画

5画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UJGD

KAM

TKA

00116

4010

8067

U+75B8

4134125111 点、横、撇、点、提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dǎn

基本解释

〔黄~〕病名,病人的皮肤、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,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。亦作“黄病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“黄疸”。病名,病人的皮肤、粘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,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,也叫“黄病”,“恶疮”。

疸疽。

jaundice;

2.另见 dɑ。

da

基本解释

见“ 疙瘩 ”( gēda )。

d

详细解释

1.——见“疙疸”( gēdɑ):即“疙瘩”( gēdɑ)

2.另见 dǎn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dǎn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黄疸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dǎn

详细解释

参见【黄疸】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jaundice; disorders of stomach
  • jauniss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疒部 )

唐韻》:丁幹切;《集韻》:得案切,𡘋音旦。說文》:黃病也。內經》:目黃,溺黃赤,安臥者黃疸,已食如饑者胃疸。方書:疸有五,黃胖、黃疸、酒疸、穀疸、女勞疸。

又,《廣韻》:多旱切;《集韻》:黨旱切,𡘋音亶 —— 義同。

又,惡創也。亦作癉。

注解

〔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疸〕字拼音是dǎ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旦,五行属

〔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ǎn] ⑴ 〔黄~〕病名,病人的皮肤、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,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。亦作“黄病”。 [da] ⑴ 见“ 疙瘩 ”( gēda )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丁幹切頁碼247頁,第33

疸黃病也。从𤕫旦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怛漢反頁碼635頁,第3行,第2

疸黃病也。從疒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勞熱而黃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丁幹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404頁,第4許惟賢615頁,第5

疸黃病也。

段注《素問》曰:溺黃赤安臥者黃疸。目黃者曰黃疸。

𤕫。旦聲。

段注丁幹切。十四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