𢙼
忄部10画左右结构U+2267C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𢙼
◎同“悻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胡頂切;《集韻》:下頂切,𡘋音婞。《說文》:很也。
又,《集韻》:下梗切,音杏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𢙼〕字拼音是xì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巠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胡頂切頁碼第353頁,第11字續丁孫
𢙼
恨也。从心巠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其頸反頁碼第857頁,第7行,第2字述
恨也。從心巠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胡頂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030頁,第3字許惟賢第887頁,第5字
恨也。
段注𢙼卽《孟子》悻字也。《孟子》。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。趙以恚怒釋之。又引《論語》悻悻然小人哉。今《論語》作硜硜。
从心。巠聲。
段注胡頂切。十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