𤒓
火部20画上下结构U+24493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𤒓
◎同“𤉹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敷勿切,音拂。《說文》:熚𤉨也。本从正倒二或,不便於楷,今省作𤉨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火盛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分物切,音紱。《集韻》:熚𤉨,火不時出而滅也。
义《廣韻》作𤊸,《集韻》亦作炥。
注解
〔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𤉨〕字拼音是fú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或、火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敷勿切頁碼第334頁,第16字續丁孫
𤒓
異體𤒉、𤒜、𤊸、𤉹
熚𤒓也。从火𢨋聲。𢨋,籒文悖字。
附注《集韻・勿韻》:「𤒓,或省。」《正字通・火部》:「𤉨,本字从正倒二或字,不便于楷,今作𤉨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分勿反頁碼第818頁,第1行,第2字述
熚𤒓也。從火𢨋聲。𢨋,古文悖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敷勿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920頁,第5字許惟賢第839頁,第2字
熚𤒓也。
段注《玉篇》云:火盛皃。《廣韵》云:鬼火。
从火。𢨋聲。
段注敷勿切。十五部。
𢨋籒文悖字。
段注見《言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