茝
艹部10画上下结构U+831D
意思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𨢄止切,音齒。《玉篇》:香草。《說文》:䖀也。齊謂之茝,楚謂之離。《爾雅疏》:茝芎,藭苗也。一名蘪蕪。《禮・內則》:佩帨茝蘭。《史記・禮書》:側載臭茝,所以養鼻也。《博雅》:山茝蔚香藁本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通芷。茝陽,地名。詳芷字註。
又,《廣韻》:昌紿切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茝〕字拼音是chǎ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𦣞,五行属木。
〔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ǎi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昌改切頁碼第18頁,第1字續丁孫
茝
異體茝
虈也。从艸𦣝聲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昌改切。蓋即芷之正文,後人誤為兩字。」徐灝注箋:「『改』古音讀如己,昌改切,與『芷』同也。《唐韻》切字,多用古音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昌亥反頁碼第69頁,第5行,第1字述
虈也。從艸𦣞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昌改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00頁,第2字許惟賢第43頁,第3字
䖀也。从艸。𦣞聲。
段注昌改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