眣
外语翻译
- prominent eye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𥄺
《唐韻》:丑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敕栗切,𡘋音抶。《說文》:目不正也。从目,失聲。【徐曰】其視散,若有所失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結切;《正韻》:杜結切,𡘋音絰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類篇》:目出貌。或作眰𥈖。
又,《廣韻》:陟鎋切,音哳 —— 目露貌。
又,《集韻》:𥉈,古作眣。註詳十畫。〇【按】眣與䀢別。《韻會》眣註存《說文》本訓,復載《增韻》以目通指曰眣,誤。《正韻》及《字彙》譌誤與《增韻》同。又,《類篇》眣或作䀵,音升基切,引《春秋傳》眣魯衞之使,亦誤。
注解
〔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ié、t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目、失。
〔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ié] ⑴ 目不正。⑵ 目露貌。⑶ 目出。㈡ [tì] ⑴ 失意的眼神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丑栗切頁碼第106頁,第34字續丁孫
眣
目不正也。从目失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眣,目不從正也……疑此字從矢會意,從失者其譌體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賜七反頁碼第280頁,第7行,第3字述
目不從正也。從目失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其視散若有所失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丑栗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536頁,第7字許惟賢第241頁,第1字
目不從正也。
段注鉉無從字。非。自眺至此皆狀目之邪。所謂匈中不正者也。按《公羊傳》文六年。䀢晉大夫使與公盟也。何云:以目通指曰䀢。成二年。卻克䀢魯衞之使。使以其辭而爲之請。《釋文》字皆从矢。云䀢音舜。本又作眣。丑乙反。又大結反。《五經文字》曰:䀢音舜。見《春秋傳》。《開成石經・公羊》二皆作䀢。疑此字从矢會意。从失者其譌體。以譌體改《說文》。淺人無識之故也。陸云又作眣而巳。未嘗云《說文》作眣也。許云目不从正者,《公羊》㒳言䀢皆不以正也。
从目。失聲。
段注丑栗切。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