𤎭
火部16画上下结构U+243A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力荏切;《廣韻》:力稔切;《集韻》:力錦切,𡘋音廩。《說文》:侵也。从炎,㐭聲。《玉篇》:火貌。《廣韻》:火舒。《集韻》:侵火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式荏切,音審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以荏切,音𣔸 —— 火盛也。
注解
〔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ǐn、yǐ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炎、㐭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力荏切頁碼第338頁,第10字續丁孫
𤎭
㑴火也。从炎㐭聲。讀若桑葚之葚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施甚反頁碼第826頁,第1行,第1字述
侵也。從炎㐭聲。讀若桑椹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力荏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945頁,第4字許惟賢第851頁,第2字
㑴火也。
段注曡韵爲訓也。近火者有畏意。
从炎。㐭聲。讀若桑葚之葚。
段注力荏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