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
意思解释
计計
jì基本解释
①核算。~时。~量( liàng )。~日程功。
②测量或核算度数、时间、温度等的仪器。晴雨~。湿度~。
③主意,策略。~策。~谋。
④谋划,打算。~划。~议。
⑤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从言,从十。“言”有数( shǔ )的意思;“十”是整数,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。数数字,所以有计算的意思。本义:算账;总计;计算。
2.同本义。
計,会算也。 计数刚柔也,轻重也,大小也,实虚也,远近也,多少也,谓之计数。 学书计。 命农计耦耕事。 计亿事。 计日而待。 计日以还。 而计其长。 蹄躈各千计。
计会(计算账目;秋后算账;谋划,部署);计口(按人口计算);计度(安排生活用度);算计(估计)
count; compute; calculate;
3.计较;关心于。
以六计弊群吏之治。 主逼畏不敢计。
计惜(计较与吝惜);计争(计较争执);计功谋利(计较功名,谋求私利);不计报酬。
be concerned about;
4.商议;谋划。
计,谋也。 以能遂疑计恶。 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 非计久长。长安君计短。计之曰。
计不得售;计处(考虑;谋划);计画(计虑;谋划);计开(列写出来);计事(商议大事);计奏(商议后奏请);计办(商议办理);商计。
discuss; scheme;
5.考察;审核。
料敌计险。
计勘(审核勘验);计制(审核规格)
inspect; check; examine and verify;
名词
1.算法;算术 。
计历(算历)
algorithm; arithmetic;
2.计簿 。
计筹(计簿。记载户口、垦田、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)
account book;
3.呈送计簿的官吏 。
计节(计吏所持的符节);计车(计吏所乘的车)
official for escorting account books;
4.计策;计谋。
计者,事之本也。 计者,所以定事也。 吾计已决。 计无所出。 何以为计。
计疏(计谋疏失);计智(智谋);缓兵之计;失计;巧计;空城计;苦肉计。
plan; stratagem;
5.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的仪表 。
静电计;体温计;温度计;安培计。
gage; meter;
6.生计,谋生手段 。
家计。
livelihood;
7.经济力量;经济开支 。
国计民生。
economy;
8.姓。
外语翻译
- plan, plot; strategem; scheme
- berechnen (V)
- compter, calculer, appareil de mesure, idée, plan, stratagème, combinaison, projet, manoeuv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古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吉詣切,𡘋音繼。《說文》:會也、算也。从言、从十。【徐曰】十者,物成數,會意。《左傳・昭三十二年》: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。《禮・內則》:十年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學書計。【註】書謂六書,計謂九數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。【註】弊,斷也。【疏】六計,謂善能敬正法辨,皆以廉爲本,計其功過多少,而聽斷之也。又,〈司會〉〔註〕:司會主天下之大計。【疏】日計曰成,月計曰要,歲計曰會。《史記・平準書》:桑弘羊以計算用事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謀也。《廣韻》:籌策也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。又,〈淮隂侯傳〉:計者,事之機也。
义又,計簿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五年》: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,計于季氏。【註】送計簿于季氏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受計于甘泉宮。【註】受郡國所上計簿,若今之諸州計帳也。
义又,計偕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元光五年,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,習先聖之術者,縣次續食,令與計偕。【註】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。
义又,官名。《史記・張丞相傳》:張蒼遷爲計相。【師古註】專主計籍。《唐書・百官志》:司計,典計,掌計各二人,給衣服飮食薪炭。
义又,神名。《山海經》:東百三十里曰光山,神計蒙處之,其狀人身龍首,恆遊於漳淵,出入必有飄風暴雨。
义又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琅邪郡有計斤縣。師古曰:卽《左傳》所謂介根也。
义又,州名。《唐書・地理志》:劍南道有計州。
义又,姓。越有計然,後漢有計子勳。
又,《集韻》:吉屑切,音結 —— 畫也。
注解
〔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計〕字拼音是j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十。
〔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] ⑴ 核算⑵ 測量或核算度數、時間、溫度等的儀器⑶ 主意,策略⑷ 謀劃,打算⑸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詣切頁碼第71頁,第8字續丁孫
計
會也。筭也。从言从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己惠反頁碼第200頁,第4行,第2字述
會也,算也。從言、十。
鍇注臣鍇曰:「十者總成數。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72頁,第1字許惟賢第167頁,第5字
會也。筭也。
段注會,合也。筭當作算。數也。舊書多假筭爲算。
从言十。
段注會意。古詣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计,合算,算数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十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從言、從十,從言表示謀畫,從十表示計算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