逗
意思解释
逗
dòu基本解释
①停留。~留。~号。
②引,惹弄。~哏。~引。~人。~笑儿。
③同“读”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豆声。本义:止住,停留。
2.同本义。
逗,止也。 廷尉奏恢逗桡。当斩。 逗留不进。 逗华阴之湍渚。
逗延(逗留;停留);逗宿(留宿);。
stay;
3.赶,趁 。
逗趁(追逐;追赶)
catch up with;
4.临,到 。
逗晚(傍晚);逗晓(破晓,天刚亮)
arrive;
5.透入 。
逗彻(透彻,详尽而深入)
penetrate;
6.撩拨;调戏 。
逗耍(玩耍;开玩笑);逗气(使性子;怄人生气)
tease;
7.招引 。
逗人(引人喜爱);逗笑(引人发笑);逗嚷(引人发急)
provoke;
8.透露;显露 。
逗露(透露,显露);逗教(投教,阐扬教义)
disclose; reveal; appear;
9.投射 。
逗镘(博戏的一种。赌博者以钱文面背为胜负)
throw; cast;
10.度,时间的延续。
extend;
名词
1.句中的停顿。也作“投”、“读” 。
逗号;逗点。
pause;
2.通“窦”。洞穴 。
逗落(匈奴称坟墓)
cave;
3.相声艺术中演员在叙述故事时组织笑料的一种方法 。
逗哏(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)
funny;
两岸词典解释
逗
dòu详细解释
1.停留。
逗留。
2.句读。同“读(ㄉㄡˋ dòu)”。
3.引逗;撩拨。
把孩子逗笑了、逗趣、逗乐、挑逗。
4.《口》开玩笑。
别逗了,快说正事吧、这姑娘爱说爱笑又爱逗。
5.《口》能惹人发笑;有趣。
这人可逗啦、他们俩说相声真逗。
6.姓。
外语翻译
- tempt, allure, arouse, stir
- verweilen, sich aufhalten; Aufenthalt , (zum Lachen, Liebhaben) reizen, jn zum Lachen bringen (V), necken, hänseln, aufziehen (V), spaßhaft, komisch (Adj), Pause
- amusant, drôle, marrant, taquiner, provoquer, exciter, rester, séjourn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田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大透切,𡘋音豆。《說文》:止也。《玉篇》:住也。《後漢・張衡傳》:逗華隂之湍渚。
又,《集韻》:曲行也。《前漢・韓安國傳》:逗撓當斬。【註】逗,曲行避敵也;撓,顧望也。《後漢・光武紀》:追鹵料敵,不拘以逗遛法。
又,《廣韻》:持遇切;《集韻》:㕑遇切,𡘋音住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姓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去智切,音跂。又,他𠋫切,音透 —— 義𡘋同。
义又,通作投。《正韻》:物相投合也。杜甫詩:遠逗錦江波。
注解
〔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逗〕字拼音是dòu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豆,五行属火。
〔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豆声。本义是止住,停留。
〔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òu] ⑴ 停留⑵ 引,惹弄⑶ 同“读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田候切頁碼第53頁,第36字續丁孫
逗
止也。从辵豆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笛奏反頁碼第155頁,第7行,第3字述
止也。從辵豆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漢軍法有「逗畱」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田𠋫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88頁,第6字許惟賢第129頁,第8字
止也。
段注逗𨖻。
从辵。豆聲。
段注田𠋫切。四部。
白话解释
逗,停留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“豆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辵、豆聲,篆文、楷書同。字從「辵」為義符,表示與行動有關;從「豆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豆」字本義為「古食肉器也」,是古代裝肉的一種器具。此義與「逗」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