𦥑
臼部6画左右结构U+26951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拘玉切,音拲 —— 叉手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古文匊字。註詳勹部六畫。
注解
〔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臼部。
〔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ú、j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、。
〔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ú] ⑴ 叉手。⑵ 同“匊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居玉切頁碼第81頁,第11字續丁孫
𦥑
叉手也。从ヨ。凡𦥑之屬皆从𦥑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亦从𠂇、又而變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俱燭反頁碼第227頁,第6行,第1字述
叉手也。從、彐。凡𦥑之屬,皆從𦥑。
鍇注臣鍇曰:「兩手相叉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居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2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89頁,第2字
叉手也。
段注《又部》曰:叉手,指相錯也。此云叉手者,謂手指正相向也。
从𠀉彐。
段注此亦從𠂇又而變之也。居玉切。三部。
凡臼之屬皆从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