臼
意思解释
臼
jiù基本解释
①舂米的器具,用石头或木头制成,中间凹下。
②形状像臼的。~齿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舂米器具形,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。本义: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。
2.同本义。
臼,舂也。古者掘地为臼,其后穿木石。 断木为杵,掘地为臼。 择满臼,舂之而不碎。
臼杵(臼与杵);臼塘(凿成船形的木臼,别称臼塘);臼中无釜(比喻妻子亡故)
mortar;
3.又指用以形容臼状物。
药臼;石臼;捣臼
article resembling a mortar;
动词
◎用臼舂米 织纺井臼。(臼,用如动词:舂米。)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pound rice with pestles;
形容词
1.形如臼的 。如臼齿;臼头深目(形容相貌极丑);臼科(臼形的坑)
molar;
2.低。
岸外而臼中。(臼中,中间凹陷。)
low;
外语翻译
- mortar; bone joint socket
- Mörser (S), Jiu (Eig, Fam), Radikal Nr. 134 = Mörser
- morti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其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巨久切,𡘋音咎。《說文》:舂也,本作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杵臼四星在危南。【註】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,主軍糧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:濟河圍令狐,入桑泉,取臼衰。【註】解縣東南有臼城。
义又,水名。《左傳・定五年》:將涉于成臼。【註】江夏竟陵縣有臼水,出𦖂屈山,西南入漢。《後漢・章帝紀》:罷常山、呼沱、石臼河漕。【註】石臼,河名也,在今定州唐縣東北。
义又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:踵臼之山,無草木。
义又,鳥名。〈讀曲歌〉:打殺長鳴雞,彈去烏臼鳥。
义又,樹名。〈古西洲曲〉:日暮伯勞飛,風吹烏臼樹。
又,姓。《左傳》:華謳家臣臼任。又,《韻補》叶敞呂切,音處。韓愈〈元和聖德〉詩「遂自顚倒,若杵投臼」,叶下渚。
注解
〔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臼部。
〔臼〕字拼音是jiù,独体字,五行属木。
〔臼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舂米器具形,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。本义是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。
〔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ù] ⑴ 舂米的器具,用石头或木头制成,中间凹下。⑵ 形状像臼的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其九切頁碼第234頁,第9字續丁孫
臼
異體臼
舂也。古者掘地爲臼,其後穿木石。象形。中,米也。凡臼之屬皆从臼。
蔣注《世本》:雝父作杵臼。宋衷云:雝父,黃帝臣也。張澍稡《世本》集補注:《黃帝內傳》以為帝斬蚩尤,因作杵臼,斷木作杵,掘地為臼,以火堅之,使民舂粟。
蔣注案:雝父,又作雍父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伎酒反頁碼第600頁,第6行,第1字述
舂也。古者掘地爲臼,其後穿木石。象形,中象米也。凡臼之屬,皆從臼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易繫》曰:「剡木爲杵,掘地爲臼,臼杵之利萬民以濟也。」舊舅字皆從此,臽字下鼠字上皆偶相似,非從杵臼之臼。又古文齒字作臼,亦復相似,亦非此字。杵臼字中四注,古文齒左右三注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其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334頁,第1字許惟賢第583頁,第1字
舂臼也。
段注各本無臼字。今補。杵下云:舂杵也。則此當云舂臼也明矣。引伸凡凹者曰臼。
古者掘地爲臼。
段注見《易・𣪠辭傳》。葢黃帝時雍父初作如此。
其後穿木石。
段注或穿木。或穿石。
象形。
段注象木石臼也。
中象米也。
段注所舂也。其九切。三部。
凡臼之屬皆从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