確
意思解释
確确
què基本解释
①坚固;坚硬。《玉篇•石部》:“確,堅固也。”
②坚定;坚决。《易•乾》:“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。”
③准确;真实。南朝梁武帝《天監二年詔》:“可申敕諸州,月一臨訊,博詢擇善,務在確實。”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聲。左形,右聲。本義:堅固。
2.同本義。
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。 確乎其不可拔。 夫乾,確然示人易矣。 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,潛龍也。
firm; hard;
3.堅定;堅決 。
確士(堅貞之士); 確志(堅定的志向);確固(堅定);確然(剛強;堅定的樣子)
firm; resolute;
4.真實;符合事實 。
正確(符合事實、道理或某種公認的標準);確考(確切考證);確指(確切指出);確音(確切的消息)
true; authentic;
副词
1.的確 。
這樣的成績確沒見過
truly;
2.確定無疑地 。
常用片語
確知
firmly;
国语辞典解释
確确
què详细解释
形
◎确实、真实。
《宋史 · 卷三四四 · 李常传》:“法无新民,便民者良;论无彼己,可久者确。”《老残游记二编 · 第五回》:“途中听人传说有这一件事,不知道确不确,请他派人密查一查。”
正确、千真万确。
副
1.实在。
确有高见。
2.坚定、坚决。
《新唐书 · 卷一三七 · 郭子仪传》:“进拜尚书令……子仪确让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与顾十郎文》:“然者当其时而确固自守,蓄力秉志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sure, certain; real, true
- fest (Adj), wirklich, tatsächlich (Adj)
- vrai, sûr, réel, ferme, solid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苦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克角切,𡘋音 —— 堅也、靳固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確乎其不可拔。《莊子・應帝王》:確乎能其事。【註】堅貌。
义又,剛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夫乾確然示人易矣。
义亦作塙碻。
注解
〔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。
〔確〕字拼音是qu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石、隺。
〔確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左形,右聲。本义是堅固。
〔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uè] ⑴ 坚固;坚硬。《玉篇•石部》:“確,堅固也。”⑵ 坚定;坚决。《易•乾》:“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。”⑶ 准确;真实。南朝梁武帝《天監二年詔》:“可申敕諸州,月一臨訊,博詢擇善,務在確實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胡角切頁碼第312頁,第24字續丁孫
确
礊石也。从石𧢲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確,非是。
𥔳
異體𥔼
确或从㱿。
附注段玉裁注本據《韻會》改作「礊也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遐岳反頁碼第777頁,第3行,第3字述
礊石也。從石角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所謂磽确之地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77頁,第4行,第1字述
或從𣪊作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胡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803頁,第3字許惟賢第788頁,第6字
礊也。
段注依《韵會》訂。确卽今之埆字。與《土部》之墧音義同。丘中有麻傳曰:丘中,墝埆之處也。墝埆,謂多石瘠薄。《㹜部》曰:獄,确也。《召南》傳曰:獄,埆也。謂堅剛相訟。其引伸之義也。鉉等曰:今俗作確。
从石。角聲。
段注胡角切。三部。
确或从㱿。
段注㱿聲。《管子》地貟。剛而不觳。觳,薄也。當是𥔳之誤。
白话解释
确,磬石,石乐器。字形采用“石”作边旁,“角”是声旁。,有的“确”字也采用“嗀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晚出,始見於隸書。隸書、楷書皆從石、隺(ㄑㄩㄝˋ què)聲。從「石」,指像石一樣堅硬;「隺」表示音讀。規範字作從石、角聲。在六書中均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