勼
勹部4画半包围结构U+52F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居求切;《集韻》:居尤切,𡘋音鳩。《說文》:聚也,从勹,九聲。
义或作九。《莊子・天下篇》:禹親自操橐耜,而九雜天下之川。
义《玉篇》:今作鳩。《書・堯典》:共工方鳩僝功。
注解
〔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勹部。
〔勼〕字拼音是ji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勹、九。
〔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ū] ⑴ 古同“鸠”,聚集。古同“解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居求切頁碼第302頁,第2字續丁孫
勼
聚也。从勹九聲。讀若鳩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飢酬反頁碼第751頁,第6行,第1字述
聚也。從勹九聲。讀若鳩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《爾雅》有此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居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730頁,第2字許惟賢第757頁,第3字
聚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曰:鳩,聚也。《左傳》作鳩。古文《尙書》作逑。《辵部》曰:逑,斂聚也。《莊子》作九。今字則鳩行而勼廢矣。
从勹。九聲。
段注此當作从勹九,九亦聲。轉寫奪之。
讀若鳩。
段注居求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