栵
国语辞典解释
栵
lì详细解释
名
1.植物名。即茅栗。壳斗科板栗属,绿叶小乔木。幼枝有柔毛,叶略呈心脏形,边缘有锯齿。刺苞之刺上有疏毛,苞内有坚果。坚果可食,木材可供薪用。
《尔雅 · 释木》:“栵,栭。”晋 · 郭璞 · 注:“今江东亦呼为栭栗。”明 ·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卷二九 · 果部 · 栗》:“栗之大者为板栗,……小如指顶者为茅栗,即《尔雅》所谓栭栗也。一名栵栗。可炒食之。”
2.成行而生的树木。
《诗经 · 大雅 · 皇矣》:“修之平之,其灌其栵。”明 · 方以智《物理小识 · 卷九 · 草木类上 · 枸橘》:“枸橘穰绹间,沟泥种成栵。”
外语翻译
- hedge
- Hecke (S)
- hai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良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力孽切,𡘋音列。《說文》作𣖊,栝也。《廣韻》:栵栭,江東呼栭栗,楚呼茅栗。《爾雅》〔陸璣疏〕:葉如榆木理,堅韌而赤,可爲車轅。
义又,歐陽脩曰:屋枅上栭。
又,《集韻》:力制切;《正韻》:力地切,𡘋音例。《詩・大雅》:其灌其栵。【傳】木行生者爲栵。
注解
〔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栵〕字拼音是l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列。
〔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è] ⑴ 栭栗。⑵ 丛生的小树:“修之平之,其灌其~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良薛切頁碼第187頁,第5字續丁孫
𣔜
異體𣖊、栵
栭也。从木𠜊聲。《詩》曰:「其灌其𣔜。」
附注吳玉榗引經考:「隸省作栵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良嶭反頁碼第469頁,第2行,第1字述
栭也。從木𠛱聲。詩曰:「其灌其𣔜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良辥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016頁,第1字許惟賢第448頁,第2字
栭也。
段注《大雅》。其灌其栵。毛曰:栵,栭也。栭與灌爲類。非木名。謂小木叢生者。如魚子名鯤鮞也。許云栵栭也者,字之本義。曲枅加於柱。枅加於曲枅。栭又加於枅。以次而小。故名之栭。毛取小木之義。故亦曰栵,栭也。
從木。𠛱聲。
段注良辥切。十五部。
詩曰:其灌其栵。
段注《大雅》文。許說爲本義。《毛傳》爲引伸假借之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