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煇的意思解释

火部13画左右结构U+7147

火部

13画

9画

左右结构

OPLH

FBJJ

UOWF

97852

U+7147

4334451251112 点、撇、撇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huī

基本解释

光。後作“輝”。《説文•火部》:“煇,光也。”

hún

基本解释

赤色。《廣韻•魂韻》:“煇,赤色。”

yùn

基本解释

同“暈”。日月周圍的光圈。《集韻•焮韻》:“煇,日光无𪸓也。或作暈。”

xūn

基本解释

通“熏”。熏灼。《集韻•文韻》:“煇,灼也。”

基本解释

同“韗”。古代制皮鼓的人。《集韻•願韻》:“韗,治鼓工也。或作煇。”

国语辞典解释


huī

详细解释

火光、光彩。
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?夜乡晨!庭燎有𪸩。”《汉书 · 卷七三 · 韦贤传》:“四方遐尔,观国之𪸩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huī

详细解释

1.《书》光彩;光辉。

四方遐尔,观国之𪸩(《汉书‧卷七十三‧韦贤传》)。

2.《书》照映;闪耀。

𪸩映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weld, solder
  • brilliant, glorieux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 )

唐韻》:况韋切;《廣韻》:許歸切;《集韻》:吁韋切;《韻會》:吁歸切,𡘋音揮。說文》:光也。玉篇》:燿光也。易・大畜》:剛健篤實煇光。禮・玉藻》:煇,如也。又,〈樂記〉:德煇動于內。

又,《前漢・平帝紀》:分京師置前煇光、後丞烈二郡。

又,《集韻》:火之光。

又,《廣韻》同輝、暉。集韻》或作煒。

又,《集韻》:許云切,音熏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金戺玉階,彤庭煇煇;珊瑚琳碧,瓀珉璘彬。

又,《集韻》:灼也。史記・呂后紀》:去眼煇耳。唐韻正》:張弨曰:煇,从火,其用皆熏燎之屬。俗攺从光。

又,《集韻》:許元切,音萱 —— 光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戸昆切;《集韻》:胡昆切,𡘋音䰟。廣韻》:赤色。

又,《廣韻》:胡本切;《集韻》:戸袞切,𡘋音混。廣韻》:煇煌,光也。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煥炳煇煌。集韻》本作焜。

又,《集韻》:呼願切,音楥 —— 本作韗,治鼓工也。禮・祭統》:夫祭有畀煇、胞、翟、閽者,惠下之道也。【註】煇,《周禮》作韗,謂韗磔皮革之官。

又,《集韻》:王問切,音運。周禮・春官・眡祲》:掌十煇之法,以觀妖祥,辨吉凶。【註】煇,日光炁也。張率〈舞馬賦〉:在庸臣之方剛,有從軍之大願;必自兹而展采,將同畀于庖煇。

又,與暈、運通。周禮・春官・保章氏》〔註〕:日有薄食暈珥。【釋文】暈,本又作煇,亦作運。

注解

〔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

〔煇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ī、yùn、x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軍

〔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ī] ⑴ 光。後作“輝”。《説文•火部》:“煇,光也。” [hún] ⑴ 赤色。《廣韻•魂韻》:“煇,赤色。” [yùn] ⑴ 同“暈”。日月周圍的光圈。《集韻•焮韻》:“煇,日光无𪸓也。或作暈。” [xūn] ⑴ 通“熏”。熏灼。《集韻•文韻》:“煇,灼也。” [xuàn] ⑴ 同“韗”。古代制皮鼓的人。《集韻•願韻》:“韗,治鼓工也。或作煇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況韋切頁碼337頁,第9

煇光也。从火𠣞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吁韋反頁碼823頁,第5行,第3

煇光也。從火軍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況韋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939頁,第2許惟賢848頁,第3

煇光也。

段注《小雅・庭燎傳》曰:煇,光也。《日部》曰:暉,光也。二字音義皆同。煇與光互訓。如《易・𧰼傳》君子之光,其暉吉也是也。析言之則煇光有別,如管輅荅劉邠云不同之名。朝旦爲輝。日中爲光。《玉藻》揖私朝,煇如也。登車則有光是也。《史記》。𣃔戚夫人手足。去眼煇耳。此叚煇爲熏也。

从火。

段注暉者,日之光。煇者,火之光。

軍聲。

段注況韋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庭燎與晨旂韵是也。俗作輝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