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太的意思解释

大部

4画

指事字

DYI

KI

GDS

40030

1132

4411

U+592A

1344 横、撇、捺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tài

基本解释

过于。~长。

极端,最。~甚。~平。

高,大。~空。~学。

很。不~好。

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。~老伯。~夫人(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)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指事。古作“大”,后语音分化,在“大”字下添加符号,成指事字。本义:过于。

2.极大。古作“大”,也作“泰”。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,则作太。

,大也。 《广雅 · 释诂一》段曰:“后世还言,而以为形容未尽,则作太。如大宰俗作太宰。大子俗作太子,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”。亦大也。 《白虎通 · 五行》易有极。 《易 · 系辞》。注:“大极者。”王入室裸。 《书 · 洛诰》上贵德。 《礼记 · 曲礼》饮而不损兹曰 《后汉书 · 樊准传》

太虚幻境(天上虚幻的境界);太清(天空);太乙(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);太极(指整个世界的总和);太原;太侈(骄泰奢侈);太无(空旷虚无之境)

the greatest; the highest; maximal;

3.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。

史。 《汉书 · 光武纪》。注:“史官之长也。”

太夫人;太老师;太老伯;太老爷;太母(祖母);太后(帝王的母亲);太翁(曾祖父)

the more or most senior;

4.大的,广大的。

牢。 《左传 · 桓公六年》。疏:“牢之大者。”

太仓(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);太息(亦作“大息”。长长的叹息)

great;

5.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“太”。

汉有天下半,而诸侯皆附之。 《史记》

greater;

6.安宁的,秩序正常的。也作“泰”。

不乱离,不知平之难。 魏源《默觚上》

peaceful;

7.亨通;顺利。

命险甚靡常,道离隆而匪易。 陆云《九愍》

smooth;

8.与古代皇家、官家有关的 。

太尊(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);太府(原为官名,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);太常卿(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,为九卿之一,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。历代相沿,清末始废)

about emperor and official;

名词

通“台”。泰阶,星名,即三台。又比喻三公 。

是以玉衡正而阶平也。《汉书 · 扬雄传下》惜乎不登阶,以尹天下。孔融《张俭碑》抚剑西南望,思欲赴山。曹植《杂诗六》

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; 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;

副词

1.过于;过分。

区区。 《玉台新咏 ·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言其隘。 宋 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畏之甚。 宋 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too;

2.又。

养之太过。

太半(大半,过半);太甚(太过);会议不要开得太长;屋里太闷热了,你出去凉凉吧;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;他们待我太好了;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

国语辞典解释


tài

详细解释

1.过甚。

太多、太热、太客气了!

2.形容程度极高(多用于肯定)。

太伟大了!、太精细了!

3.很(多用于否定)。

不太好、不太妙。

1.极、最。

太古、太始。

2.高或大。

太学、太空。

3.身分、辈分最高或更高的。

太老伯、太老师、太夫人。

称谓:(1) 用以尊称辈分极高的长辈。

祖太、阿太。(2) 参见太太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tài

详细解释

1.极;最。

太古、太始。

2.高;大。

太学、太空。

3.表示程度深:

4.(1)表示程度高(用于积极方面)。

太好了、太棒了、太伟大了。

5.(2)表示程度过了头。

太大、太热、太陈旧了、太朴素了。

6.(3)用在“不”后,减轻否定语气。

不太好、不太妙、不太清楚。

7.表示尊长中辈分高出一两辈或身分更高的。

太老师、太夫人、太祖、阿太。

8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very, too, much; big; extreme
  • allzu, äußerst, übermäßig, zu sehr (Adj)​, ältest, ranghöchster (Adj)​, höchst, allergrößt (Adj)​, sehr, außerordentlich (Adj)​, Tai (Eig, Fam)
  • trop, très, extrêmemen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大部 )

集韻》:他蓋切,音汰 —— 與大、泰𡘋同。說文》:滑也,一曰大也、通也。〇【按】經史太字俱作大,如大極、大初、大素、大室、大𤣥、大廟、大學及官名大師、大宰之類;又作泰,如泰卦、泰壇、泰誓、泰春、泰夏、泰秋、泰冬之類。范氏撰《後漢書》,父名泰,避家諱,改从太。毛氏《韻增〔毛氏《韻增》應為《增韻》倒置〕:經史古太字無點,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,非」,《字彙》引之,失考。

又,姓。文王四友太顚之後。見《統譜》。

又,叶力至切,音利。歐陽修〈祭龍文〉:宜安爾居,靜以養智;冬雪春雨,其多已太。

又,《集韻》:他達切,音獺 —— 太末,漢縣名,在會稽西南。

亦作太〔冭〕

注解

〔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

〔太〕字拼音是tài,独体字,可拆字为大、丶,五行属

〔太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古作“大”,后语音分化,在“大”字下添加符号,成指事字。本义是过于。

〔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ài] ⑴ 过于⑵ 极端,最⑶ 高,大⑷ 很⑸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他蓋切、他達切頁碼375頁,第23

𡙌

異體

𡙌滑也。从𠬞从水,大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本音他達切。今《左氏傳》作汏輔,非是。

夳古文泰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楚簡『太』字,係从『大』字分化,而於大字右上打一斜筆以為分化符號,且因『大』字以為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他蓋反頁碼918頁,第7行,第2

夳滑也。從𠬞、水,大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918頁,第7行,第3

古文泰如此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他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58頁,第1許惟賢982頁,第6

夳滑也。

段注此以曡韵爲訓。字从𠬞水。水在手中。下澑甚利也。與《辵部》達字義近。皆他達切。《周易・泰》,通也。否,塞也。《左傳》汏輈及鼓跗著于丁寧,汏輈以貫笠轂。皆滑之意也。滑則寛裕自如。故引伸爲縱泰。如《論語》泰而不驕是也。又引伸爲泰侈。如《左傳》之汏侈,《西京賦》之心奓體泰是也。汏卽泰之隸省。隸變而與淅米之汏同形。作汰者誤字。

𠬞水。

段注會意。

大聲。

段注他葢切。十五部。按隸作泰。字形字音字義皆與古絶異。

夳,古文泰如此。

段注按當作夳。从仌,取滑之意也。从大聲。轉寫恐失其眞矣。後世凡言大而以爲形容未盡則作太。如《大宰》俗作太宰,大子俗作太子,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。謂太卽《說文》夳字。夳卽泰,則又用泰爲太。展轉貤繆。莫能諟正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