㾆
疒部10画半包围结构U+3F86
外语翻译
- (non-classical form) (said of some kinds of reptiles or insects) ecdysis; to cast off the skin; to mol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正字通》:俗𤴿字。
注解
〔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㾆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rán、shǎ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冉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赤占切頁碼第247頁,第22字續丁孫
𤴿
異體㾆
皮剥也。从𤕫冄聲。
𤵧
籒文从㞋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赤占反頁碼第634頁,第5行,第2字述
皮剝。從疒冄聲。讀若枏,又讀若襜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34頁,第6行,第1字述
籒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赤占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402頁,第3字許惟賢第614頁,第6字
皮剝也。
段注剝,裂也。
从𤕫。冄聲。讀若枏。又讀若襜。
段注小徐有此七字。赤占切。七部。
段注各本下从㞋。今按《尸部》㞋字也。故正之。
籒文从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