眘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愼字。註詳心部十一畫。《史記・虞卿傳》:趙王割縣媾秦。卿曰:王眘勿予。《南史・王融傳》:州閭鄕黨見許愚眘。
义又,國名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海外肅眘。
义又,人名。《宋史》:孝宗諱眘。
义又,姓。見《直音》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𡺊,《廣韻》作昚,《正韻》亦作眘,《讀書通》通作麎。
注解
〔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眘〕字拼音是shè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𡗜、目。
〔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èn] ⑴ 古同“慎”,谨慎:“此饰说也,王~勿予!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時刃切頁碼第350頁,第7字續丁孫
愼
異體慎、慎
謹也。从心眞聲。
𡴜
異體𡸱、昚、𡺊、眘
古文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心,斦聲,斦為『櫍』的初文。左斤又訛為二卜形,阜形、又形、二短橫,不一而足。『心』旁或作『言』旁,義類相通。楚文字或加『幺』,作用不詳;或加『丨(針)』聲。秦漢文字从心,真聲,就是今天我們所寫的字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時印反頁碼第850頁,第6行,第3字述
謹也。從心眞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通論詳矣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850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時刃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007頁,第5字許惟賢第877頁,第3字
謹也。
段注《言部》曰:謹者,愼也。二篆爲轉注。未有不誠而能謹者。故其字从眞。《小雅》。愼爾優游。予愼無罪。傳皆曰:誠也。詳八篇眞下。
从心。眞聲。
段注時刃切。十二部。
古文。
段注尞字从此。《釋文》序錄偁昚徽五典。是陸氏所據《堯典》作昚。自衛包改作愼。開寳中乃於《尙書音義》中删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