圄
意思解释
圄
yǔ基本解释
◎〔囹~〕见“囹”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囗( wéi ),吾声。“囗”,“围”的本字,表示限制在某个范围。本义:囚禁。
2.同本义。
圄,守之也。 子越又恶之,乃以 若敖氏之族,圄 伯嬴于 轑阳而杀之。
put in jail;
3.守御。
告以理则不可,说以义则不听,王非战国守圄之具,其何以当之?
defend;
名词
◎监狱。
省囹圄。 拘者满圄,怨者满朝。
圄犴(牢狱);圄空(牢空着);圄囹(同“囹圄”。监狱)
jail;
国语辞典解释
圄
yǔ详细解释
动
1.守御。
《说文解字 · 囗部》:“圄,守之也。”《汉书 · 卷四八 · 贾谊传》:“辅翼之臣诚死君上,守圄扞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。”
2.囚禁。
《左传 · 宣公四年》:“子越又恶之,乃以若敖氏之族,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。”
名
◎监狱。
《晏子春秋 · 内篇 · 谏下》:“景公藉重而狱多,拘者满圄,怨者满朝。”《南史 · 卷五九 · 江淹传》:“身陷幽圄,履影吊心。”
囹圄。
外语翻译
- prison, jail
- einschließen, einkerkern
- emprisonner, priso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魚呂切;《集韻》:偶舉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偶許切,𡘋音語 —— 獄名。《說文》:守之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省囹圄。【註】圄,止也。所以止罪人出入於舍。《初學記》:囹,領也;圄,禦也 —— 言領錄囚徒禁禦也。一曰囹,令也;圄,悟也 —— 令罪人入其中,自悔悟也。《左傳・宣四年》:圄伯嬴于轑陽而殺之。
义又,與圉同。《說文》囹圄作囹圉,所以拘罪人也。《書・禹貢》西傾朱圉,《前漢・地理志》作朱圄。又,〈東方朔傳〉:囹圉空虛。
注解
〔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囗部。
〔圄〕字拼音是yǔ,全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囗、吾,五行属木。
〔圄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囗( wéi ),吾声。“囗”,“围”的本字,表示限制在某个范围。本义是囚禁。
〔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ǔ] ⑴ 〔囹~〕见“囹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魚舉切頁碼第203頁,第9字續丁孫
圄
守之也。从囗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研許反頁碼第518頁,第4行,第1字述
守之也。從囗吾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守禦之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魚舉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111頁,第1字許惟賢第490頁,第6字
守之也。从囗。吾聲。
段注魚舉切。五部。按《韵會》云:圄《說文》本作圉。葢小徐本有圉無圄。《左傳》。圄伯嬴於轑陽而殺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