㽽
疒部10画半包围结构U+3F7D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U+75FC 痼) chronic disease, a sore in the mouth of a chil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古慕切,音顧。《說文》:久病也。通作固,俗作痼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小兒口瘡。
注解
〔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㽽〕字拼音是gù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古。
〔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ù] ⑴ 同“痼”。久病。⑵ 小儿口疮。⑶ 口生疮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古慕切頁碼第248頁,第15字續丁孫
㽽
異體痼
久病也。从𤕫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古語反頁碼第636頁,第5行,第2字述
久病。從疒古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𭄘楨詩曰『余嬰沈痼疾,竄身清漳濵。自夏反徂秋,曠爾十餘旬』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古慕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407頁,第4字許惟賢第616頁,第10字
痼
久病也。
段注多假固爲之。《月令》。十二月行春令。則國多固疾。注曰:生不充其性。有久疾。癈疾爲錮疾。痼謂久疾。故許異其義。
从𤕫。固聲。
段注古慕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