𤴓
疋部5画上下结构U+24D13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𤴓
1◎同“正”。
𤴓
2◎同“雅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五音集韻》:之盛切,音政 —— 古文正字。註詳止部一畫。
又,《字彙》:此字上畫直,音雅 —— 正也;疋字上畫鉤出,音蔬 —— 足也。《字彙補》:按,《說文》疋字,古文以爲《詩・大雅》字,亦以爲足字,或曰胥字。據此,則〈大雅〉、〈小雅〉,古文亦作疋字。分疋、𤴓作兩字,亦後人强析之耳,未可從也。
注解
〔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疋部。
〔𤴓〕字拼音是yǎ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一、龰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之盛切頁碼第51頁,第1字續丁孫
正
是也。从止,一以止。凡正之屬皆从正。
鉉注徐鍇曰:「守一以止也。」
㱏
古文正从𠄞。𠄞,古上字。
𣥔
異體𧾸
古文正从一、足。足者亦止也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囗(圍)或从⚫(丁)(圍、丁皆為城之象形),會向城邑前行的意思,丁亦聲。」
蔣注武則天新造字:𠙺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眞性反頁碼第149頁,第6行,第1字述
是也。從一,從止。凡正之屬,皆從正。
鍇注臣鍇曰:「守一以止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49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正,從𠄞止。𠄞,古上字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49頁,第7行,第2字述
古文正,從一、足。足亦止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之盛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75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3頁,第1字
是也。从一。
段注句。
一㠯止。
段注江沅曰:一所㠯止之也。如乍之止亡,母之止姦。皆以一止之。之盛切。十一部。
凡正之屬皆从正。
古文正从𠄞。𠄞古文上字。
段注此亦同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𠄞。
古文正。从一足。足亦止也。
段注《止部》曰:止爲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