㷓
火部13画左右结构U+3DD3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㷓
◎同“熜”。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熜) a torch (formed by binding the stem of the hemp), chimney; stack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作孔切;《集韻》:祖動切,𡘋音總。《說文》本作熜,然麻蒸也。《玉篇》:熅也。
又,《廣韻》:靑公切;《集韻》:麤叢切,𡘋音聰 —— 義同。《集韻》本作燪。
注解
〔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㷓〕字拼音是z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怱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作孔切頁碼第336頁,第12字續丁孫
熜
異體㷓
然麻蒸也。从火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子菶反頁碼第821頁,第4行,第3字述
然麻蒸也。從火悤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作孔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932頁,第2字許惟賢第845頁,第1字
然麻蒸也。
段注麻蒸,析麻中榦也。亦曰菆。菆一作黀。古者燭多用葦。鄭注《周禮》曰:燋,炬也。許曰:苣,束葦燒之也。亦用麻。故先鄭注《周禮》曰:蕡燭,麻燭也。先鄭意蕡卽𪎰字。鄭注《士喪禮》曰:燭用蒸。蒸卽謂麻榦。《弟子職》曰:䒱閒容蒸。
从火。悤聲。
段注作孔切。九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