蹷
足部19画半包围结构U+8E7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五經文字》:蹶,又作蹷。《左傳・襄十九年》:是謂蹷其木。
义又,《史記・扁鵲傳》:暴蹷。【註】氣從下蹷起上行,外及心脅也。《呂氏春秋》:處足則爲痿、爲蹷。【註】蹷,逆疾也。
考證
《左傳・襄十九年》是謂蹷其木。
謹照原文木改本。
注解
〔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。
〔蹷〕字拼音是jué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厥、足。
〔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ué] ⑴ 同“蹶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居月切頁碼第61頁,第20字續丁孫
蹶
僵也。从足厥聲。一曰跳也。亦讀若橜。
𨇮
蹶或从闕。
附注按:徐鍇繫傳作「蹷」。經傳互見,音義無別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俱越反頁碼第176頁,第1行,第2字述
僵也。從足厥聲。一曰跳也。讀亦若橜。
鍇注臣鍇按:《吕氏春秋》曰:「蹷痿之機。」此仆也。又曰:「狐猨聞而蹶往,遇之則跳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76頁,第2行,第1字述
蹶或從闕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居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29頁,第1字許惟賢第147頁,第10字
僵也。
段注僵,僨也。《方言》。跌,蹷也。《左傳》。是謂蹷其本。
从足。厥聲。
段注居月切。十五部。
一曰跳也。
段注《孟子》。今夫蹶者趨者。是氣也。而反動其心。
讀亦若橜。
段注亦者,謂讀若厥矣又讀若橜也。橜瞿月切。
蹷或从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