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捉的意思解释

扌部10画左右结构U+6349

扌部

10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RKHY

QRYO

DJI

56081

2191

5529

U+6349

1212512134 横、竖钩、提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抓,逮。~拿。~奸。~贼。~弄。捕~。捕风~影。

握。~笔。~刀(代人作文)。~襟见肘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手,足声。本义:握,持。

2.同本义。

,搤也。 《说文》,持也。 《广雅》伊便能杖打人。 《世说新语 · 方正》叔武将沐,闻君至,喜,发走出。 《左传》孙权 预手,涕泣而别。 《三国志》

捉发(手握头发);捉秤(拿秤,掌秤);捉手(握手);捉身(把握身体);捉船(撑船,划船);捉笔(执笔)

hold; grasp;

3.[到唐代引申出]捉拿,擒拿;追捕。
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人。 唐 · 杜甫《石壕吏》往日用钱私铸,今许铅锡和青铜。 杜甫《岁晏行》乡民。 《广东军务记》不能行 《聊斋志异 · 促织》

catch; arrest;

4.又。

迅不可捉。蟋蟀。 清 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捉事人(捉拿罪犯的公人);捉生替死(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);捉生(活捉敌人);捉取(擒拿;捕捉)

5.戏弄。

张珙新来,受了别人家 董解元《西厢》

捉掐(捉弄);捉狭(捉弄);捉搦(戏弄)

make fun of;

6.捡,拾。

若见女人一发在地,自言持戒,不肯之。 《百喻经》

pick up;

7.找,趁。

当日权且欢天喜地,并无他说。明日个空,便一径到临安府前叫起屈来。 《京本通俗小说》你瞧,太太们老在一起,哪有我空儿跟他说话的机会。 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

捉个空(找个空子);捉冷眼(趁人没看见);捉脉(堪舆家据地势,寻找所谓龙脉);捉空(趁空);捉破(抓出破绽)

find;

8.控制。

那小二不曾提防,脚不定,翻筋斗直跌出门外,磕碎脑后,鲜血直淌。 《醒世恒言》原来杨志吃的酒少,便醒得快,爬将起来,兀自脚不住。 《水浒全传》

捉不住(控制不住);捉兵(提调军队);捉店(守护店铺)

control;

介词

相当于“把”、“将”身边铜钱又无,吃了却捉什么还他?——《警世通言》好得合头痴。向吾宅里坐,却捉主人欺。——《敦煌变文集》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握住、拿。

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容止》:“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,使崔季珪代,帝自捉刀立床头。”

捉襟见肘。

2.逮捕、抓住。

捕捉、活捉、捉贼、捕风捉影、猫捉老鼠。

3.戏弄。

捉弄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握;拿。

捉刀、捉襟见肘。

2.拘捕;抓住。

捕捉、捉拿、捕风捉影、猫捉老鼠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grasp, clutch; catch, seize
  • fangen, ergreifen, festnehmen (V)​, greifen, festhalten (V)
  • attraper, captur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側角切,莊入聲。說文》:搤也。一曰握也。廣韻》:捉搦也。前漢・王褒傳》:周公躬吐捉之勞。【註】一飯三吐飡,一沐三捉髮。〈蜀志・趙雲傳〉〔註〕:先主捉手而別。

又,《增韻》:捕也。釋名》:促也。使相促及也。

又,《唐書・兵志》:唐初,兵之戍邊者,大曰軍,小曰守捉。

注解

〔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捉〕字拼音是zhu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足,五行属

〔捉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足声。本义是握,持。

〔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uō] ⑴ 抓,逮⑵ 握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側角切頁碼402頁,第24

捉搤也。从手足聲。一曰握也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氊岳反頁碼967頁,第7行,第1

捉搤也。從手足聲。一曰握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叔武聞君至,捉髮走出。』今或借作握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側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394頁,第3許惟賢1040頁,第7

捉搤也。从手。足聲。

段注側角切。三部。

一曰握也。

段注上文云握者,搤持也。與此爲轉注。

白话解释

捉,追赶到狭隘处加以捕获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足”作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捉”是“抓握”的意思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從手、足聲。篆文、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與手部有關的動作;從「足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足」的本義為「人之足也」,就是人的下肢,此義與「捉」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