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
意思解释
贊赞
zàn基本解释
①幫助,輔佐。~助。~劃。~襄(協助)。~理。~成。
②主持禮儀。~禮。
③誇獎,稱揚。~嘆。~許。~揚。~和( hé )。~頌。~賞。~詞。~譽。稱~。
④一種文體,用於頌揚人物。小~。像~。
详细解释
動
1.會意本義:進財貨以求謁見。
2.同本義。
贊,見也。 進見以貝爲禮也。
贊謁(進見);贊獻(進獻祭品);贊見(進見)
introduce; present;
3.導引。
太史贊王,王敬從之。
贊引(引導);贊見(引見);贊諭(引導教諭)
guide;
4.輔佐,佐助。
贊,佐也。 益贊於禹曰。 主人之贊者西面北上。 卿大夫贊君。 子若能以忠信贊君。 贊帷幄之謀。 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! 贊軍校尉。(武官名,相當於參謀。)
贊善(官名。唐始置,爲太子屬官,掌司從、輔佐);贊元理化(輔佐皇帝推行德化);贊翼(輔助);贊贊(努力幫助)
assist;
5.稱頌;讚美。
自贊於平原君。 心計交贊之。
贊拜(臣子朝拜皇帝時,贊禮的人在旁唱禮);盛讚(極力稱讚);贊尚(看重別人的長處並加以稱揚)
praise; eulogize;
6.告訴;介紹。
公子引侯生坐上坐,遍贊賓客。
make known; acquaint one with; inform; introduce;
7.明白。
總百氏,贊篇章。
贊閱(明察歷練)
understand;
8.參與。
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。
贊議(參議);贊決(參與決策)
participate in;
9.選拔。
命太尉贊桀俊,遂賢良,舉長大。
select; choose;
名词
1.一種抒情文體,常以情調的特別激揚、風格的精煉爲標誌 。
天安門贊
ode;
2.對某人或某事(如對死者的品質和貢獻)的讚頌 。
像贊;贊評(史家的讚詞與評論)
eulogy;
3.司儀。
伊陟贊於巫咸。 將閭曰:“闕廷之禮,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。”
贊儀(司禮之人);贊撤(古代祭祀完畢,大祝幫助小祝撤去祭器)
master of ceremonies;
4.姓。
動
1.稱讚;頌揚。
進不黨以贊己,退不黷於庸人。 下詔褒讚。
贊述(欣賞他人的美善而加以稱揚)
praise; eulogize;
2.輔佐,幫助。
幽贊天地。 幽贊神明。 贊拜王庭。
assist;
名词
1.以頌揚人物爲主的一種文體 。
像贊;小贊
eulogy;
2.佛經中佛教徒歌頌教主釋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辭。
是夜黃昏,僧徒禮讚,螺唄間作,渤海命軍侯悉擒械之來。
ode;
国语辞典解释
贊赞
zàn详细解释
动
1.谒见。
《说文解字 · 贝部》:“赞,见也。”《汉书 · 卷七八 · 萧望之传》:“其以客礼待之,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,赞谒称臣而不名。”
2.佐助、辅导。
《左传 · 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大叔仪不贰,能赞大事。”《礼记 · 中庸》:“可以赞天地之化育。”
赞助。
3.引导。
《国语 · 周语上》:“太史赞王,王敬从之。”
4.推荐。
《礼记 · 月令》:“命太尉赞桀俊,遂贤良,举长大。”《汉书 · 卷六五 · 东方朔传》:“朔自赞曰:‘臣尝受易,请射之。’”
5.告诉、介绍。
《史记 · 卷七七 · 魏公子传》:“公子引侯生坐上坐,遍赞宾客,宾客皆惊。”
6.同意。
赞同。
7.颂扬、称美。
《三国志 · 卷一八 · 魏书 · 许褚传》:“帝思褚忠孝,下诏褒赞。”《红楼梦 · 第五六回》:“我才赞你,你倒来捉弄我了。”
8.参与。
《史记 · 卷四七 · 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春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
名
◎文体名。以称述评论为主,分杂赞、哀赞、史赞三种。如夏侯湛有《东方朔画赞》、袁宏有《三国名臣序赞》。
《南史 · 卷八 · 梁元帝本纪》:“自图宣尼像,为之赞而书之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help, support, assist, aid
- superduper (Netzsleng) (Int), fördern, beschirmen (V), fördern, stützen (V)
- soutenir, louer (féliciter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則旰切,音讚。《說文》:見也。从貝、从兟。【註】徐鉉曰:兟,音詵 —— 進也。執贄而進,有司贊相之。
义又,《易・說卦》:幽贊于神明。【註】贊,明也。【疏】贊者,佐而助成,而令微者得著,故訓爲明也。
义又,《書・大禹謨》:益贊于禹曰。【傳】贊,佐也。《儀禮・士冠禮》:少退贊命。《家語》:游夏不能贊一辭。
义又,《書・臯陶謨》:贊贊襄哉。【傳】亦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。【疏】進習上古行事,贊成其辭而言之也。
义又,進也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朔自贊曰。【註】師古曰:贊,進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出也、助也。
义又,姓。《呂氏春秋》:相馬贊君。
又,叶則縣切,音箭。蘇軾〈謝吳山神文〉:禱于有神,隂假其便;不愆于素,或出幽贊。
注解
〔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贊〕字拼音是z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兟、貝。
〔贊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本义是進財貨以求謁見。
〔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àn] ⑴ 幫助,輔佐⑵ 主持禮儀⑶ 誇獎,稱揚⑷ 一種文體,用於頌揚人物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則旰切頁碼第204頁,第13字續丁孫
贊
異體賛
見也。从貝从兟。
鉉注臣鉉等曰:兟,音詵,進也。執贄而進,有司贊相之。 卷别卷十二反切子旦反頁碼第522頁,第1行,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:「進見也,貝爲禮也。《尚書》曰:『贊贊襄哉!』」 卷别卷六下反切則旰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117頁,第3字許惟賢第493頁,第4字 段注此以疊韵爲訓。疑當作所以見也。謂彼此相見必資贊者。《士冠禮》贊冠者,《士昏禮》贊者,注皆曰:贊,佐也。《周禮・大宰》注曰:贊,助也。是則凡行禮必有贊。非獨相見也。 从貝。从兟。 段注鉉曰:兟,音詵。進也。鍇曰:進見以貝爲禮也。則旰切。十四部。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見也。從貝,從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