唴
口部10画左右结构U+5534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丘尚切;《集韻》:丘亮切,𡘋音𥇉。《說文》:秦晉謂小兒泣不止曰唴。《廣韻》:唴哴,小兒啼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秦晉之閒,凡大人小兒泣而不止謂之唴。哭極音絕,亦謂之唴。
注解
〔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唴〕字拼音是qi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羌。
〔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àng] ⑴ 哭泣不止。⑵ 因痛哭过度而沙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丘尙切頁碼第40頁,第15字續丁孫
唴
秦晉謂兒泣不止曰唴。从口羌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丘尚反頁碼第123頁,第5行,第1字述
秦、晉謂兒泣下不止曰唴。從口羌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丘尙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16頁,第6字許惟賢第95頁,第11字
秦晉調兒泣不止曰唴。
段注《方言》。自關而西秦晉之閒。凡大人少兒泣而不止謂之唴。哭極音絶亦謂之唴。平原謂啼極無聲謂之唴哴。
从口。羌聲。
段注丘尙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