𣎴
外语翻译
- stump of a tre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五葛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牙葛切,𡘋岸入聲。《說文》古文𣡌,从木無頭。《玉篇》:𣡌、𣎴、𣖂、枿𡘋同「櫱」。吳棫《韻補》:𣎴,木餘也。
又,《集韻》:牛代切,音礙 —— 木曲頭不出也。
注解
〔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𣎴〕字拼音是dǔ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一、、;、一、个。
〔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ǔn] ⑴ 墩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五葛切頁碼第193頁,第8字續丁孫
𣡌
伐木餘也。从木獻聲。《商書》曰:「若顚木之有𭘋𣡌。」
櫱
𣡌或从木辥聲。
𣎴
古文𣡌从木,無頭。
㮆
異體𣖂、𣔏
亦古文𣡌。
附注《集韻・𧀼韻》:「蘖,或作𣡌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顏遏反頁碼第494頁,第6行,第2字述
伐木餘也。從木獻聲。《商書》:「若顛木之有餘𣡌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94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𣡌。從木無頭
鍇注臣鍇曰指事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95頁,第7行,第2字述
此亦古文𣡌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95頁,第1行,第1字述
𣡌或從木辥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五葛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072頁,第5字許惟賢第472頁,第5字
《伐木》餘也。
段注《商頌傳》曰:櫱,餘也。《周南》傳曰:肄,餘也。斬而復生曰肄。按肄者,櫱之假借字也。韋昭曰:以株生日櫱。《方言》。烈枿餘也。陳鄭之閒曰枿。晉衞之閒曰烈。秦晉之閒曰肄,或曰烈。枿者亦櫱之異文。
從木。獻聲。
段注五葛切。十五部。按獻聲在十四部。合韵也。
《商書》曰:若顚木之有㽕𣡌。
段注《般庚》上文。今尚書作由櫱。本又作枿。馬云:顚木而肄生曰枿。
𣡌或從木。辥聲。
段注今《經典》用此字。
古文𣡌。從木無頭。
段注謂木秃其上而僅餘根株也。
亦古文𣡌。
段注從木𦍐聲也。𦍐者羍之或字。見《羊部》。《古文四聲韵》作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