𦃙
糸部16画上中下结构U+260D9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補各切;《集韻》:伯各切,𡘋音博。《說文》:頸連也。《玉篇》亦作襮。
又,《集韻》:歩木切,音僕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𦃙〕字拼音是bó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日、共、糸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補各切頁碼第436頁,第5字續丁孫
㬧
異體𦃙
領連也。从糸,㬥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補各切頁碼第1034頁,第2行,第2字述
頸連也。從糸,暴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補各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615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38頁,第2字
頸連也。
段注頸當作領。《玉篇》作領連。是也。謂聯領於衣也。《衣部》曰:襮,黼領也。《毛傳》曰:襮,領也。領謂之襮。連領謂之𦃙。《玉篇》以爲同字也。
从糸。㬥省聲。
段注補各切。古音在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