㝿
尢部8画半包围结构U+377F
外语翻译
- (Shuowen seal form of 跛)lame; cripple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跛字。註詳足部五畫。
注解
〔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尢部。
〔㝿〕字拼音是bǒ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尢、皮。
〔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ǒ] ⑴ 同“跛”。《説文•尣部》:“㝿,蹇也。从尣,皮聲。”《玉篇•尢部》:“㝿,今為跛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布火切頁碼第344頁,第11字續丁孫
㝿
異體𤿑
蹇也。从尣皮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晡顆反頁碼第838頁,第6行,第3字述
蹇也。從尣皮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公羊》曰:『晉使㝿。』俗作跛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布火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978頁,第3字許惟賢第864頁,第7字
蹇也。
段注《足部》曰:蹇者,㝿也。二篆爲轉注。㝿俗作跛。或以沾入《足部》。致正俗複出。非也。今之經傳有跛無㝿。《王制》、《公羊》、《穀梁傳》皆作跛。
从尢。皮聲。
段注布火切。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