縠
国语辞典解释
縠
hú详细解释
名
1.绉纱。
《文选 · 宋玉 · 神女赋》:“动雾縠以徐步兮,拂墀声之珊珊。”
2.比喻波纹。
宋 · 苏轼《临江仙 · 夜饮东坡醒复醉》词: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?夜阑风静縠纹平。”
外语翻译
- crepe
- étoffe de gaze plissée, crêpe de soie fin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胡谷切,音斛。《說文》:細縛也。《玉篇》:紗縠也。《廣韻》:羅縠。《增韻》:縐紗曰縠,紡絲而織之。《釋名》:縠,粟也,其文足足而踧踧,視之如粟也。《戰國策》:不若王愛尺縠也。【註】縠,細繗也。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垂霧縠。【註】言細如霧。《後漢・章帝紀》:詔齊省冰紈、方空縠㊟〔「詔齊省冰紈、方空縠」,《後漢・章帝紀》作「詔齊相省冰紈、方空縠」,「齊」字下有「相」字〕。【註】縠,紗也。宋玉〈神女賦〉:動霧縠以徐歩。【註】縠,今之輕紗。
考證
《說文》細縛也。
謹照原文縛改縳。
注解
〔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縠〕字拼音是h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𣪊、糸。
〔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ú] ⑴ 有皱纹的纱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胡谷切頁碼第434頁,第2字續丁孫
縠
細繒也。从糸㱿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胡谷切頁碼第1030頁,第3行,第1字述
細縛也。從糸𣪊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胡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590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27頁,第9字
細縳也。
段注縳之細者也。詩。玼兮玼兮。其之展也。蒙彼縐絺。是紲袢也。傳曰:禮有展衣者。以丹縠爲衣。蒙,覆也。絺之靡者爲縐。靡謂如䊳碎然。細之至也。箋云:縐絺,絺之蹙蹙者是也。此謂裏衣縐絺。外服丹縠衣。縠與縐絺正一類也。今之縐紗,古之縠也。《周禮》謂之沙。注謂之沙縠。疏云輕者爲沙。縐者爲縠。按古衹作沙。無紗字。
从糸。㱿聲。
段注胡谷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