䩸
革部19画左右结构U+4A78
意思解释
外语翻译
- fine woolen blanket on top of a saddle; used as some decoration, (same as 氄) fine; soft fu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而隴切;《集韻》:乳勇切,𡘋音宂。《說文》:鞌毳飾也。《集韻》本作。詳毛部
字註㊟〔毛部字作「𣯍」〕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而用切,音𩼅 —— 義同。《玉篇》或作縙,《廣韻》又作𩉪,《集韻》又作㲨、縙。
又,《廣韻》:而容切;《集韻》:如容切,𡘋音茸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。
〔䩸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róng、r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茸。
〔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róng] ⑴ 覆于鞍上作装饰的细毛毯。《説文•革部》:“䩸,鞌毳飾也。”⑵ 皮革。《玉篇•革部》:“䩸,革也。”㈡ [rǒng] ⑴ 同“𣯍(氄)”。《集韻•腫韻》:“𣯍,《説文》:‘毛盛也。’或作氄、䩸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而隴切頁碼第85頁,第3字續丁孫
䩸
異體𩊐
鞌毳飾也。从革茸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而用反頁碼第234頁,第5行,第3字述
鞌毳飾也。從革茸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西京雜記》曰:『馬或以罽爲飾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而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437頁,第1字許惟賢第197頁,第7字
鞌毳飾也。
段注毳,獸細毛也。
从革。茸聲。
段注而隴切。九部。玄應曰:《三蒼》而用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