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鞴的意思解释

革部19画左右结构U+97B4

革部

19画

10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AFAE

TJTHB

EEML

44527

7272

8725

U+97B4

1221251121221325112 横、竖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竖

𩍁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bèi

基本解释

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。

〔鞲~〕见“鞲”。

古代的鼓风吹火器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车絥,覆盖在车轼上的一种饰物 絥,《说文》:“车絥也”。鞴,絥同。——《广韵》

ornaments on chariot;

动词

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。装备车马。

马宿严霜。 王昌龄《塞上曲》

鞴马(备驾,装备坐骑);鞴勒(备马)

harness;

国语辞典解释


bèi

详细解释

车𫄢。马车上的饰物。

《广韵 · 去声 · 至韵》:“鞴,《说文》曰:‘车𫄢也。’”

将鞍辔等装备套于马上。

元 · 关汉卿《窦娥冤 · 第二折》:“我一马难将两鞍鞴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 · 卷三》:“鞴著一疋好马,腰束弓箭短剑,一鞭独行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bèi

详细解释

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。

鞴马。

bài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皮鼓风箱。

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,载冶者,具鞴炭,乘流而下(《新五代史‧卷三十二‧死节传‧王彦章》)。

详细解释

“絥”的异体字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addle up horse; drive hors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革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房六切,音伏。玉篇》本作𩊙。詳前𩊙字註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平祕切,音備。廣韻》本作絥。詳糸部絥字註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蒲故切,音步。廣韻》:鞴靫,盛箭室。

類篇》書作𩍘

注解

〔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

〔鞴〕字拼音是b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𤰇,五行属

〔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èi] ⑴ 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。⑵ 〔鞲~〕见“鞲”。⑶ 古代的鼓风吹火器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古侯切頁碼175頁,第7

韝射臂沓也。从韋冓聲。

附注段玉裁據《文選・答蘇武書》注引《說文》改「射臂決也」為「臂衣也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梗尤反頁碼434頁,第6行,第1

韝射臂決也。從韋冓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蔡邕《獨斷》曰:『董偃青韝緑幘。』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『韜,攘衣,廝徒之服,取其便於用乗輿進食者服之。臣以爲攘,揎衣袖。葢以韋韜其袖,恐汚食飲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古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938頁,第2許惟賢414頁,第3

韝臂衣也。

段注各本作射臂決也。誤甚。決箸於右手大指。不箸於臂。今依《文𨕖・荅蘇武書》注正。射韝者,詩之拾。《禮經》之遂。《內則》之捍也。《毛傳》曰:拾,遂也。《大射》注曰:遂,射韝也。以朱韋爲之。箸左臂。所以遂弦也。凡因射箸左臂謂之射韝。非射而㒳臂皆箸之以便於事謂之韝。許不言射韝者。言臂衣則射韝在其中矣。《東方朔傳》曰:綠幘傅靑韝。韋昭曰:韝形如射韝。以縛左右手。於事便也。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攘衣,厮役之服。取其便於用耳。乗輿進食者服攘衣。按攘衣卽韝也。以繩纕臂謂之絭。以衣斂袖謂之韝。其字或作褠。見《後漢書》。或作㡚。見《南都賦》。

从韋。

段注《繕人》注曰:韝扞箸左臂裏。以韋爲之。

冓聲。

段注古矦切。四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