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匏的意思解释

勹部11画左右结构U+530F

勹部

11画

9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DFNN

KSPRU

GDZR

47212

0549

6243

U+530F

13411535515 横、撇、点、横、横、竖折折钩、撇、横折钩、横折、横、竖弯钩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páo

基本解释

〔~瓜〕a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果实比葫芦大,对半剖开可做水瓢。b。这种植物的果实。均俗称“瓢葫芦”。

中国古代八音之一,如笙、竽等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会意。《说文》:“从包从瓠省。包,取其可包藏物也。”按:“瓠”( hù )葫芦。省:即省形,选取“瓠”字形体的一部分“夸”,与“包”会合成义。本义:葫芦的一种,即匏瓜。

2.同本义。

,瓠也。 《说文》有苦叶。 《诗 · 邶风 · 匏有苦叶》吾岂瓜也哉? 《论语 · 阳货》其器陶 《汉书 · 郊祀志下》

gourd;

国语辞典解释


páo

详细解释

1.植物名。一种葫芦。果实圆大而扁,晒干之后可当涉水的交通工具,从中剖开亦可做盛水的容器。

2.乐器名。古笙竽以匏为座,故此类乐器称为“匏”,与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竹合称为“八音”。

南朝梁 · 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譬陶匏异器,并为入耳之娱。”

3.姓。如汉代有匏敏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páo

详细解释

1.植物名。即匏瓜。一年生草本。叶子呈掌状分裂,茎上有卷须。果实也叫匏瓜,圆大而扁,成熟后对半剖开,可作水瓢。俗称“瓢葫芦”。

2.八音之一。参见【八音】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gourd; musical instrument
  • Pao (Eig, Fam)
  • calebass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勹部 )

唐韻》:薄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蒲交切,𡘋音庖。說文》:瓠也。从夸,包聲,取其可包藏物也。詩・邶風》:匏有苦葉。【註】陸佃曰:短頸大腹曰匏。陸璣《詩疏》:匏葉少時可爲羹,又可淹煮,至八月葉卽苦。嚴粲《詩緝》:匏經霜葉枯落,乾之腰以度水。〈魯語〉:苦匏不材於人,共濟而巳。

又,《爾雅翼》:匏在八音之一,笙十三簧,竽三十六簧,皆列管匏內,施簧管端。

又,以爲飮器。詩・大雅》:酌之用匏。禮・郊特牲》:器用陶匏,以象天地之性。

又,《韻會》:匏瓜,星名,在河鼓東。

集韻》或作瓟。

注解

〔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勹部

〔匏〕字拼音是p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夸、包,五行属

〔匏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《说文》:“从包从瓠省。包,取其可包藏物也。”按:“瓠”( hù )葫芦。省:即省形,选取“瓠”字形体的一部分“夸”,与“包”会合成义。本义是葫芦的一种,即匏瓜。

〔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áo] ⑴ 〔~瓜〕a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果实比葫芦大,对半剖开可做水瓢。b。这种植物的果实。均俗称“瓢葫芦”。⑵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,如笙、竽等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交切頁碼302頁,第16

匏瓠也。从包,从夸聲。包,取其可包藏物也。

附注按:段玉裁改作「从包,从瓠省。」並注云:「从包瓠者,能包盛物之瓠也。不入《瓠部》者,重包也。包亦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七反切步交反頁碼753頁,第4行,第2

匏瓠也。從夸包聲。取其可包藏物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34頁,第2許惟賢759頁,第2

匏瓠也。

段注瓠下曰:匏也。與此爲轉注。匏判之曰蠡,曰瓢,曰𧯷。《邶風傳》曰:匏謂之瓠。謂異名同實也。《豳風》傳曰:壺,瓠也。此謂壺卽瓠之假借字也。

从包。从瓠省。

段注瓠省舊作瓠聲。誤。《韵會》作从夸,包聲。亦誤。今正。从包瓠者,能包盛物之瓠也。不入《瓠部》者,重包也。包亦聲。薄交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包,

段注逗。

取其可包藏物也。

段注說从包之意。藏當作臧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