熒
意思解释
熒荧
yíng基本解释
①微弱的光亮。~然。~燭。~~(①微光閃爍的樣子,如“明星~~”;②容光煥發,豔麗的樣子,如“美人~~兮,顏若苕之榮”)。
②眼光迷亂,迷惑。~惑(①迷惑;②中國古代天文學上指火星)。
③物理學上稱某些物質受光或其他射線照射時所發出的可見光。~光。
④同“螢”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會意。从焱( yàn )冂( jiǒng )。焱,火花。冂,遠方的邊界。合起來表示遠處的火花,光微弱。本義:光微弱的樣子) 同本義 熒,屋下燈燭之光。——《說文》 熒熒,光也。——《廣雅》 鬼火兮熒熒。——《楚辭·王逸·九思·哀歲》 琳珉青熒。——《後漢書·班固傳》 又
熒燭(微弱的燭光);熒然(光微弱的樣子);熒燎(微光);熒耀(微光);熒華(閃爍的亮光);熒煌(輝煌);熒曄(光明的樣子);熒燦(明亮。
(light)glimmering;
名词
◎螢火 腐草爲熒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 夜步逐熒光。——《後漢書·靈帝記》
light from firefly;
動
◎眩惑 而目將熒之。——《莊子·人間世》 又
熒惑星(火星);熒惑守心(火星守禦星);熒侮(迷惑侮狎);熒眩(眩惑);熒惑(炫惑);熒亂(迷亂);熒聽(淆亂聽聞)
puzzle;
国语辞典解释
熒荧
yíng详细解释
形
◎光线微弱的。
《文选 · 班固 · 答宾戏》:“守窔奥之荧烛,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荧,小光也。”
动
◎眩惑。
《庄子 · 人间世》:“而目将荧之,而色将平之,口将营之。”唐 · 成玄英 · 疏:“荧,眩也。”
外语翻译
- shine, shimmer; shining, dazzling
- flimmernd, schimmernd
- brill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戸扃切;《集韻》:懸扃切;《韻會》:互扃切,𡘋音螢。《說文》:屋下燈燭之光。从焱、冖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守突奧之熒燭。【註】師古曰:熒熒,小光之燭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熒熒,猶灼灼也。《廣韻》:光也、明也。《史記・趙世家》:美人熒熒兮,顏若苕之榮。杜牧〈阿房宮賦〉:明星熒熒。
义又,熒惑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察剛氣以處熒惑,亦作營。
义又,《莊子・人閒世》:而目將熒之。【註】使人眼眩也。
义又,熒陽,縣名。《左傳・宣十二年》:及熒澤,見六麋。【註】熒澤,在熒陽縣東。
义又,《水經注》:火山似火从地中出,名熒臺。
义又,草名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熒,委萎。【註】藥草也。
义又,與螢通。《爾雅・釋蟲》:熒火,卽炤。《後漢・靈帝紀》:遂熒光行數里。
又,《集韻》:乎萌切,音宏 —— 火光。
又,維傾切,音營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翾營切,音𧵣。《集韻》本作滎,水名。
又,《集韻》:烏迥切,音濙 —— 同「瑩」。聽瑩,疑惑也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是黃帝之所聽熒也。
又,《五音集韻》:烏絅切,音鎣 —— 火光貌。
又,《集韻》:胡鎣切,濙去聲 —— 暫明貌。
考證
《後漢・靈帝紀》遂熒光行數里。
謹照原文遂改逐。
注解
〔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熒〕字拼音是yí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𤇾、火。
〔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ng] ⑴ 微弱的光亮⑵ 眼光迷亂,迷惑⑶ 物理學上稱某些物質受光或其他射線照射時所發出的可見光⑷ 同“螢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戶扃切頁碼第341頁,第6字續丁孫
熒
屋下鐙燭之光。从焱、冖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冂猶室也,會意。」段玉裁注:「以火華照屋,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玄經反頁碼第830頁,第4行,第1字述
屋下燈燭之光。從焱、冂。
鍇注臣鍇曰:「秦嘉詩曰:『熒熒華燭。』冂,猶室也。會意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戸扃切古音第-部頁碼第1960頁,第2字許惟賢第857頁,第5字
屋下鐙燭之光也。
段注鐙者,錠也。鐙以膏助然之。燭以麻蒸然之。其光熒熒然在屋之下。故其字从冖。冖者,覆也。熒者,光不定之皃。今江東人俗語如役。高注《淮南》每云熒惑是也。泲水出𣳚不常。故《尙書》泆爲熒作此字。《周禮》其川熒雒。《左傳》閔二年,宣十二年,杜預後序熒澤。《庸風》箋熒澤。《左傳》杜注熒陽。《玉篇》熒字下曰亦熒陽縣。漢韓勑後碑,劉寬碑陰,鄭烈碑皆云熒陽。唐盧藏用紀信碑亦作熒陽。隨書王劭傳上表言符命曰龍鬬於熒陽者。熒字三火。明火德之盛也。然則熒澤,熒陽古無作滎者。《尙書・禹貢・釋文》經宋開寶中妄改熒爲滎。而《經典》、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水經注》皆爲淺人任意竄易。以爲水名當作滎。不知泲水名熒。自有本義。於絕小水之義無涉也。
从焱冂。
段注以火華照屋會意。戶扃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