緯
国语辞典解释
緯纬
wěi详细解释
名
1.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或编织物的横线。
《左传 · 昭公二十四年》:“嫠不恤其纬,而忧宗周之陨。”南朝梁 · 刘孝威《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》:“经稀疑杼涩,纬断恨丝轻。”
2.地理学上指假定跟赤道平行的线。以赤道为基准,南北各分九十度,以北称为“北纬”,以南称为“南纬”。
3.纬书的简称。
《汉书 · 卷七五 · 李寻传》:“五经六纬,尊术显士。”《三国志 · 卷四二 · 蜀书 · 谯周传》:“治尚书,兼通诸经及图纬。”
4.乐器的弦。
《楚辞 · 刘向 · 九叹 · 愍命》:“破伯牙之号钟,挟人筝而弹纬。”
动
1.编织。
《庄子 · 列御寇》:“河上有家贫,恃纬萧而食者。”唐 · 陆德明《经典释文 · 卷二八 · 庄子音义下》:“纬,织也。萧,荻蒿也。织萧以为畚而卖之。”
2.治理。
《北史 · 卷八三 · 文苑传 · 序》:“经邦纬俗,藏用于百代。”
纬世经国。
两岸词典解释
緯纬
wěi详细解释
1.纺织物上横向的纱或线(与“經”相对)。
纬纱、纬线。
2.纬书的简称。汉代以吉凶祸福附会儒家经义、预言治乱兴废这一类的书。其中也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化知识。
图纬、谶纬。
3.地理学指沿地表上跟赤道平行的线,称作纬线。赤道以北的叫北纬,以南的叫南纬。
4.《书》治理。
经邦纬俗,藏用于百代(《北史‧卷八十三‧文苑列传‧序》)。
5.姓。
外语翻译
- woof; parallels of latitude
- Breitengrad, geographische Breite (S, Geo), Querfaden, Schussfaden, Schuss <Weben&gt (S, Tech)
- trame, latitud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于貴切;《正韻》:于位切,𡘋音胃。《說文》:織橫絲也。《釋名》:緯,圍也 —— 反覆圍繞以爲經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四年》:嫠不恤其緯。【註】織者常苦緯少。《莊子・列禦𡨥》:江上有家貧,緯蕭而食者㊟〔「江上有家貧,緯蕭而食者」,《莊子・列禦𡨥》原作「河上有家貧,恃緯蕭而食者」,「江上」作「河上」,「緯蕭」上有「恃」字〕。【音義】緯,織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天官冢宰》體國經野〔疏〕:南北之道謂之經,東西之道謂之緯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日月星辰〔註〕:星謂五緯。【疏】五緯,卽五星。言緯者,二十八宿隨天左轉爲經,五星右旋爲緯。
义又,圖緯。司馬貞〈三皇本紀〉:圖緯所載。
又,《集韻》:羽鬼切,音偉。《博雅》:束也。〈夏小正〉:農緯厥耒。
又,《韻補》叶呼韋切。劉向〈九歎〉:慶忌囚于阱室兮,陳不占戰而赴圍;破伯牙之號鐘兮,挾人箏而彈緯。
注解
〔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緯〕字拼音是wě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韋。
〔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ěi] ⑴ 见“纬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云貴切頁碼第432頁,第12字續丁孫
緯
織橫絲也。从糸韋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云貴切頁碼第1027頁,第1行,第1字述
織橫絲也。從糸韋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云貴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7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21頁,第5字
織衡絲也。
段注衡各本作橫。今正。凡漢人用字皆作從衡。許曰:橫,闌足也。不對植者言也。云織衡絲者,對上文織從絲爲言。故言絲以見縷。經在軸。緯在杼。《木部》曰:杼,機之持緯者也。引申爲凡交會之稱。漢人左右六經之書謂之祕緯。
从糸。韋聲。
段注云貴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纬,在织机上穿横线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韋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左「糸」右「韋」。篆文從糸、韋聲。從「糸」,指絲縷;「韋」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