栘
两岸词典解释
栘
yí详细解释
◎植物名。即棠棣。落叶灌木。枝条稀疏细长,叶呈卵形或椭圆形,边缘为细锐锯齿,幼时叶脉生有绒毛或柔毛,老时脱落无毛。多花,且具花柄,花瓣细长,白色而有芳香。果实近球形或扁圆形,呈蓝黑色。可供观赏用。树皮可供药用。
外语翻译
- fruit tre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弋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之切;《正韻》:延知切,𡘋音移。《說文》:棠棣也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棠棣,栘。【註】樹似白楊,江東呼夫栘。陸璣〈唐棣〉〔疏〕云:薁李也。一名爵梅。
义又,栘楊,木名。《古今註》㊟〔即《古今注》〕:圓葉弱蒂,微風大搖,一名高飛,一名獨搖。
义又,播栘,亦木名。《林邑記》:柯葉發根下,虛中森羅,望之如懸鼓。
义又,栘中監,官名。《前漢・蘇武傳》:栘中監蘇武,留單于庭十九年乃還。
又,《廣韻》:成臡切,音匙。《集韻》:𤣥圭切,音攜。又,演爾切,音𧩹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栘〕字拼音是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多。
〔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] ⑴ 即“唐棣”。⑵ 中国汉代称马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弋支切頁碼第183頁,第5字續丁孫
栘
棠棣也。从木多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以支反頁碼第453頁,第5行,第1字述
棠棣木。從木多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「棠棣,栘」注曰:「栘似白楊,江東呼夫栘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弋支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979頁,第3字許惟賢第432頁,第4字
棠棣也。
段注《釋木》曰:唐棣,栘《常棣》,棣。唐與常音同。葢謂其花赤者爲唐棣。花白者爲棣。一類而錯舉,故許云栘,棠棣也。棣,白棣也。改唐爲棠。改常爲白以棠對白。則棠爲赤可知。皆卽今郁李之類。有子可食者。《小雅・常棣》、《論語》逸詩唐棣,實一物也。郭注唐棣云:似白楊。江東呼夫栘。白楊,大樹也。《古今注》云:栘楊亦曰栘桺。亦曰蒲栘。圓葉弱蒂。微風善搖。此正今之白楊樹。安得有𩏬𩏬偏反之𠌶耶。因一栘字掍合之。
從木。多聲。
段注弋支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