舩
舟部10画左右结构U+8229
外语翻译
- boat, ship, vesse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食川切 —— 與船同。《史記・佞幸傳》:鄧通以濯舩爲黃頭郎。《淮南子・道應訓》:至於中流,陽侯之波,兩蛟夾繞其舩。
注解
〔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舟部。
〔舩〕字拼音是chu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舟、公。
〔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uán] ⑴ 同“船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食川切頁碼第280頁,第13字續丁孫
船
異體舩
舟也。从舟,鉛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市縁反頁碼第712頁,第5行,第1字述
舟。從舟,鉛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食川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610頁,第1字許惟賢第706頁,第7字
舟也。
段注二篆爲轉注。古言舟,今言船。如古言屨,今言鞋。舟之言周旋也。船之言𣴔沿也。
从舟。㕣聲。
段注各本作鉛省聲。非是。《口部》有㕣字。《水部》有沿字,㕣聲。今正。食川切。十四部。
白话解释
船,大型木舟。字形采用“舟”作边旁,用省略了“金”的“鉛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之,像木船的樣子,屬象形。後世音變,就取和舟音相近的「
」字作為聲符,成了從舟、
聲的形聲字。由於舟、船二字的本義相同,聲又相近,所以船是舟的轉注字。金文至楷書,除隸書之
,偏旁之舟訛變近「月」,餘都形體一致,從舟、
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