処
意思解释
処
基本解释
◎同“處”。《説文•几部》:“処,止也。處,処或从虍聲。”
外语翻译
- place, locale; departme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昌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敞呂切,𡘋音杵。《說文》:処,止也。从夊,得几而止。《玉篇》與處同。
注解
〔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几部。
〔処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ù、chǔ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夊、几。
〔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undefined] ⑴ 同“處”。《説文•几部》:“処,止也。處,処或从虍聲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昌與切頁碼第471頁,第7字續丁孫
処
止也。得几而止。从几从夂。
處
処或从虍聲。
附注按:金文和《說文》或體均像人頭戴皮冠坐在几上之形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人几,示人伏於几上休息之意,虍聲,人形足部加『止』形。楚文字省略『虍』聲作『凥』,音同『居』。《說文》以『処』為字頭,反以『處』為其異體,似乎本末顛倒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嗔佇反頁碼第1102頁,第1行,第1字述
止也。從夂得几而止。
鍇注臣鍇按:《詩》曰:「爰居爰處。」以爲居者定居處者,暫止而已。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02頁,第2行,第1字述
処或從虍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昌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861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43頁,第5字
止也。
段注人遇几而止。引申之爲凡凥処之字。俗分別其上去。
从夂几。
段注夂讀若黹。從後致也。人㒳脛後有致之者。至乎几而止。故字从夂几。昌與切。五部。
夂得几而止也。
段注此釋會意之恉。以上八字與舊本不同。今更正如此。又以上三篆皆會意。而不入《人部・尸部》夂部者,重几也。
處或从虍聲。
段注今或體獨行。轉謂処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