厄
意思解释
厄
è基本解释
①困苦、灾难。~运。~境。
②阻塞。阻~。
③险要的地方。险~。
④木节。
⑤没有肉的骨头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厂卪会意。“厂”象山崖,“卪”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。本义:困厄,遭遇困境) 同本义 戹,隘也。从户,乙声,字亦作厄。——《说文》 厄,困也。——《苍颉篇》 厄难,勤苦之事也。——《诗·谷风》笺 能济其厄涣。——《易·解注》 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。——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 又
厄气(倒霉气);厄难(困苦;遭遇不幸);厄困(艰难窘迫);厄苦(困苦);厄急(艰难急迫。
poverty-stricken;
动词
◎为难;迫害 两贤岂相厄哉?——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 又
厄日(遭灾受难之日)
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; injure; persecute;
名词
1.灾难。
能济其厄。
厄劫(危难,灾难);厄会(众灾会合);厄害(危难祸害)
disaster;
2.险要的地方 。
险厄
strategic point;
国语辞典解释
厄
è详细解释
名
1.树木的节。
《说文解字 · ?部》:“厄,科厄,木节也。”
2.灾难、困难。
《文选 · 左思 · 魏都赋》:“英辩荣枯,能济其厄。”宋 · 苏轼《三槐堂铭》:“盗跖之寿,孔颜之厄,此皆天之未定者也。”
3.车辕前端套在牛、马等颈上的横木。
《诗经 · 大雅 · 韩奕》:“鞹鞃浅幭,䩦革金厄。”
形
◎困窘的。
唐 · 韩愈《赠徐州族姪》诗:“岁时易迁次,身命多厄穷。”
厄运。
外语翻译
- adversity, difficulty, distress
- Schwierigkeiten, Problem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五果切,音𡛖。《說文》:科厄,木節也,从卩、从厂,會意。《廣韻》:木節,亦作𫨂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厄,果也,無肉骨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吾禾切,音吪 —— 同「枙」。木節曰枙。
又,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於革切 —— 同「戹」。郭忠恕《佩觿集》:有以科厄之厄爲困戹,其順非有如此者。
注解
〔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厂部。
〔厄〕字拼音是è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厂、㔾,五行属土。
〔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è] ⑴ 困苦、灾难⑵ 阻塞⑶ 险要的地方⑷ 木节。⑸ 没有肉的骨头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五果切頁碼第300頁,第7字續丁孫
𠨳
異體𢀴、厄、𠂬
科厄,木節也。从卪厂聲。賈侍中說,以爲厄,裹也。一曰厄,蓋也。
鉉注臣鉉等曰:厂非聲,未詳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五果反頁碼第748頁,第4行,第2字述
科厄木節也。從卪𠂆聲。賈侍中說:以爲厄裹也。一曰巵葢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𠂆音移,巵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五果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721頁,第3字許惟賢第753頁,第6字
科厄,
段注逗曡韵字。
木卪也。
段注卪各本作節。誤。今正。凡可表識者皆曰卪。竹之卪曰節。木之卪曰科厄。易曰:艮於木爲多節。科厄。胅起之皃。
从卪。厂聲。
段注五果切。《玉篇》牛戈切。十七部。按厂聲在十六部。合韵冣近也。
賈侍中說。㠯爲厄,
段注逗。
裹也。
段注別一義。不連科字。
一曰厄,
段注逗。
葢也。
段注又一義。不連科字。
白话解释
厄,科厄,树木的节。字形采用“卪”作边旁,“厂”是声旁。贾侍中说,他以为“厄”是“裹”的意思。另一说法,厄,是盖子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厄字像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。篆文訛變為從卩、厂聲。後為困厄義所專用,而轉注為從車、厄聲的「軛」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