阸
意思解释
阸
è基本解释
①阻塞;阻隔:“陆出则~于两山之间。”
②艰危;灾难:“君子不困人于~。”
③逼迫;困迫:“两贤相~。”
④限界;障碍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阻塞。
阸,塞也。 魏居岭阸之西。
stop up;
2.控制;扼守。
一旦有警,无寸险可阸。
control; guard(strategic point);
3.使困厄。
不鼓不成列,不阸人。
put sb. into a diffticult position;
4.另见 ài。
外语翻译
- distress; difficulty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乙革切,𡘋音戹。《說文》:塞也。《廣韻》:限也、礙也。《史記・漢興以來諸侯年表》:秉其阸塞地利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危也、迫也。《前漢・元帝紀》:百姓仍遭凶阸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烏懈切,音䅬。《玉篇》:險也、塞也。《廣韻》:阻塞也。《史記・律書》:後且擁兵阻阸。《前漢・諸侯王表》:至虖阸䧢河洛之閒。【註】應劭曰:阸者,狹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阸嶭,山形。
又,叶音鬱。胡廣〈司隷校尉箴〉:大漢通變,崇弘𥳑易;吞舟之網,以濟難阸。
义《玉篇》同「隘」,《集韻》同「阨」。互見阨、隘二字註。
注解
〔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。
〔阸〕字拼音是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戹。
〔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è] ⑴ 阻塞;阻隔:“陆出则~于两山之间。”⑵ 艰危;灾难:“君子不困人于~。”⑶ 逼迫;困迫:“两贤相~。”⑷ 限界;障碍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革切頁碼第480頁,第32字續丁孫
𨸷
異體阸
塞也。从𨸏戹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晏索反頁碼第1121頁,第6行,第1字述
塞也。從𨸏戹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935頁,第4字許惟賢第1276頁,第4字
塞也。
段注塞先代切。與窒𡫳字別。塞者,隔也。阸之言扼也。
从𨸏。戹聲。
段注於革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